
形容态度严肃,不易接近。 宋 曾巩 《酬柳国博》诗:“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又是两箇絶代女子:一箇艶如桃李,凛若冰霜;一箇裙布釵荆,端庄俏丽。” 靳以 《群鸦》:“ 李太太 虽然是露着笑容,对方仍然是凛若冰霜的样子。”
“凛若冰霜”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的态度或神情极其严肃冷漠,如同冰霜般寒冷刺骨,令人难以接近。该词由“凛”“若”“冰霜”三部分构成:“凛”本义指寒冷,引申为严厉、庄重;“若”意为如同;“冰霜”则通过自然界的寒冷意象强化疏离感。
从词源结构看,“凛”最早见于《说文解字》,释义为“寒也”,《左传·昭公四年》已有“凛乎若深渊之临”的用法,形容令人敬畏的庄严感。现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将其释为“严肃、严厉的样子”。成语整体结构属于偏正式复合词,通过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情绪状态具象化为可感知的自然现象。
该词的典型用法可分为两类:一作谓语,如“她凛若冰霜的神情令人却步”;二作定语,如“凛若冰霜的审判官”。在语义演变中,《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指出其从最初形容冬季严寒,经唐宋诗文引申,至明清小说中定型为人物神态的固定表达。近义词“冷若冰霜”更强调静态的冷漠,而“凛若冰霜”则隐含威严感;反义词“和蔼可亲”“热情似火”构成鲜明对比。
“凛若冰霜”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lǐn ruò bīng shuāng,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形容态度严肃、冷漠,不易接近。既可指待人接物毫无感情,如冰霜般冷酷;也可形容人态度严正,不可侵犯。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西厢记》《酬柳国博》等文献来源。
艾符阿绵花屎安迹宝银笔断宾道冰盏长歌当哭嵖岈出谷莺从姊妹旦望打探斗霜傲雪法老分肥富春渚膏鐧供礼过词海军衫黑司命假道灭虢箭箬揽统里儿论斤抡眉竖目骡驴露申铆钉溟鸿民冢秘书郎凝冱爬行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倾竦倾膝弃死鹊巢鸠居驱蹇施德市合释子手历酸馅探撰铜生斯土布推目吞风饮雨托言无量井污僻下马碑闲卧晓解嘻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