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秘书郎的意思、秘书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秘书郎的解释

官名。 魏 晋 时置,属秘书省,掌管图书经籍。或称秘书郎中。 唐 代曾改称兰台郎。历代多另设校书郎,校勘典籍,以秘书郎专掌图书收藏及抄写事务。 明 初并其职于翰林院。 清 末在翰林院检讨之下复设秘书郎一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秘书郎”是古代官职名称,起源于三国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职能演变,主要涉及图书典籍管理。以下是综合整理的解释:

  1. 起源与职责
    秘书郎始设于三国魏国,属秘书省,最初掌管图书经籍的收藏与抄写,负责校阅典籍、正定讹误()。晋代细化分工,分掌甲、乙、丙、丁四部图书()。唐代一度改称“兰台郎”,并另设校书郎负责校勘,秘书郎则专司图书管理()。

  2. 地位变迁
    南朝时期,秘书郎成为士族子弟初入仕途的职位,常被视为晋升跳板,实际典籍管理工作逐渐虚化()。宋代以后延续这一现象,明代将其职能并入翰林院,清末又在翰林院下复设()。

  3. 现代类比与延伸含义
    从职能看,秘书郎类似现代国家图书馆馆长或档案馆官员()。此外,该词衍生为成语,泛指担任要职的助手,强调其辅助决策的重要性()。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权威来源,若需了解更详细的历史沿革或具体案例,可查阅古代职官研究专著或权威历史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二

《秘书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秘书郎》是一个汉语词语,可以理解为“秘书的职务”。在古代中国,官府中设有一些秘书,他们负责文书的起草、处理朝廷事务、记录重要会议等工作。因此,《秘书郎》指的就是担任这一职务的官员。

拆分部首和笔画

《秘书郎》的部首是“米”(谷字旁)和“阝”(邑的变形)。其中,“米”为第95个部首,表示与粮食相关的字;“阝”为第163个部首,表示与防御、军事相关的字。根据拆分部首和笔画,可以将《秘书郎》分解为“米”(3画)+ “阝”(2画)+ “包”(5画)+ “阝”(2画),总共12画。

来源和繁体

《秘书郎》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官制,所以其出现时间较早。在繁体字中,秘书郎的“秘”字通常写作“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秘书郎》这个词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略有偏差,但整体上与现代相似。

例句

1. 他是皇帝的贴身秘书郎,负责处理各种政务。

2. 在古代,秘书郎要有扎实的文书功底和良好的判断能力。

组词

1. 秘书:指负责处理文件、记录事务的人。

2. 郎:指某种职位或官员的称谓。

近义词

秘书:秘书郎的职务同样与处理事务、记录文字有关。

反义词

官员:指担任具体官职的人,职务与秘书郎有所不同。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