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秘书郎的意思、秘书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秘书郎的解释

官名。 魏 晋 时置,属秘书省,掌管图书经籍。或称秘书郎中。 唐 代曾改称兰台郎。历代多另设校书郎,校勘典籍,以秘书郎专掌图书收藏及抄写事务。 明 初并其职于翰林院。 清 末在翰林院检讨之下复设秘书郎一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秘书郎是中国古代掌管典籍文书的中央官职,始设于魏晋时期,隶属秘书省(或称秘书监),主要负责皇家图书的校勘、整理与保管。其具体含义及沿革如下:

一、基本释义与设置沿革

秘书郎始置于三国魏,属秘书监,掌宫廷藏书整理。《晋书·职官志》明确记载:“秘书郎,掌中外三阁图书。”南朝时成为士族子弟晋升的“起家之选”,《梁书·张率传》称“秘书郎有四员,宋、齐以来,为甲族起家之选” 。隋唐沿置,隶属秘书省,定员四人,品级从六品上(唐代)。

二、核心职责

  1. 典籍校勘:主持皇家藏书校对、编目与修复,如《旧唐书·职官志》载:“秘书郎掌甲乙丙丁四部之图籍,分库贮藏。”
  2. 文书管理:参与朝廷重要文献编纂,如唐代秘书郎参与修撰《艺文类聚》等类书。
  3. 文化传承:保障典籍流传,宋代洪迈《容斋随笔》称“秘书郎清切贵重,非他官可比” 。

三、历史地位与演变

四、权威文献佐证


参考来源:

  1. 《晋书·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梁书·张率传》(百衲本二十四史)
  3. 《旧唐书·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上海古籍出版社)
  5. 陆游《剑南诗稿》(汲古阁本)
  6.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文学古籍刊行社)

网络扩展解释

“秘书郎”是古代官职名称,起源于三国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职能演变,主要涉及图书典籍管理。以下是综合整理的解释:

  1. 起源与职责
    秘书郎始设于三国魏国,属秘书省,最初掌管图书经籍的收藏与抄写,负责校阅典籍、正定讹误()。晋代细化分工,分掌甲、乙、丙、丁四部图书()。唐代一度改称“兰台郎”,并另设校书郎负责校勘,秘书郎则专司图书管理()。

  2. 地位变迁
    南朝时期,秘书郎成为士族子弟初入仕途的职位,常被视为晋升跳板,实际典籍管理工作逐渐虚化()。宋代以后延续这一现象,明代将其职能并入翰林院,清末又在翰林院下复设()。

  3. 现代类比与延伸含义
    从职能看,秘书郎类似现代国家图书馆馆长或档案馆官员()。此外,该词衍生为成语,泛指担任要职的助手,强调其辅助决策的重要性()。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权威来源,若需了解更详细的历史沿革或具体案例,可查阅古代职官研究专著或权威历史数据库。

别人正在浏览...

塝田鼻窝博腯憯懔怅恨螭蛟尺头纯一挫辱大章达子燔祀废辍符卪复语刚謇共弊盥溉瓜仁诡托蛊伪蒿菜龢随绘真趼趾解龟矜节禁圉纠摘钧衡诳称姱容修态枯鱼之肆琅华连村良商黎旦龙颜漏泄天机率法屡月美孚灯门宗宁民霈霈偏执性人格情数曲落赡救少刻杀禋叔姑嵩高太上皇帝天钺铜吊瓦窑芜累县太爷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