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托言的意思、托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托言的解释

(1).借口。 文秉 《先拨志始》卷上引 明 杨涟 《劾魏忠贤************罪疏》:“ 忠贤 恐其露己骄横,上年因皇上南郊,谋之私比,托言急病,立刻掩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 于生 念许之则祸在后日,不许则祸在目前,猝不能决。托言父在难自专。”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托言众治,压制乃尤烈于暴君。”

(2).假称。 清 尹庆兰 《萤窗异草三编·秦吉了》:“月餘,婢竟光采如初, 绪 乃浼尼为撮合山,托言贫家之女,力白於其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托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以借口或托辞掩饰真实意图的行为,常用于回避现实或避免直接表达真实想法。

  2. 详细解释

    • 借口:通过虚构理由掩盖真实目的。例如明代杨涟在弹劾魏忠贤时提到其“托言急病,立刻掩杀”。
    • 假称:故意编造虚假名义行事,如《东周列国志》中郑庄公“托言周王有命”以达成政治目的。
  3. 使用场景
    常见于人际交往或历史典故中,例如:

    • 王允以生日为托言邀请吕布,避免董卓怀疑;
    • 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托言父在难自专”以拖延决策。
  4. 近义词
    包括“借口”“托词”“饰辞”等,均指向非直接表达意图的语言策略。

  5. 例句参考

    • 司马相如受邀时“托言不就”,需多次邀请才赴约;
    • 明代宫廷斗争中“托言急病”成为排除异己的手段。

“托言”兼具行为掩饰与语言策略双重属性,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意图。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托言

《托言》是一个汉字词汇,由“扌”和“言”两个部首组成,共有9个笔画。该词来源于古汉语,是一个常用词汇。

繁体

在繁体字中,托言的写法为「託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托言的字形可能有所变化。但是,由于托言的使用频率较高,其基本字形并未发生大的变化。

例句

以下是一些关于托言的例句:

  1. 他以友人的名义,托言只是为了帮助我。
  2. 他总是把自己的错误托言到别人身上。
  3. 在法庭上,证人必须诚实托言,并且提供准确的证词。

组词

托言可以与其他汉字组合成新词,例如:

近义词和反义词

与托言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词语有:借口、辩解、开脱

与托言意思相反的词语有:坦白、承认、供认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