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施德的意思、施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施德的解释

给予恩惠。《国语·周语中》:“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於天下者也。” 韦昭 注:“施德,谓因时警戒,谨盖藏,成筑功也。”《鬼谷子·中经》:“能言者儔善博惠,施德者依道。”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施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给予恩惠,强调通过善行或行动为他人带来利益或帮助。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基本释义
    根据《国语·周语中》和《鬼谷子·中经》等古籍记载,“施德”指通过具体行为(如治理、劝诫、物资支持等)向他人施加恩惠,体现为对社会的贡献或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例如古籍中提到“因时警戒,谨盖藏,成筑功”等行为均属于施德的范畴。

  2. 传统用法与示例

    • 古籍应用:在《国语》中,施德被描述为先王治国的重要原则,即通过顺应自然规律、完善民生工程来惠及百姓,而非单纯依赖财物赏赐。
    • 经典造句:如“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苦己利人,勤打尘劳”等,均体现施德需结合实际行动与无私精神。
  3. 现代延伸理解
    现代语境中,“施德”可泛指一切善举,例如助人为乐、公益捐赠、知识分享等,强调以主动姿态传递善意。例如“爱是阳光对春苗的布施德泽”即以自然现象比喻施德的广泛影响。

  4. 相关词汇

    • 近义词:布施、行善、惠泽
    • 反义词:结怨、损德、施虐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现代用法案例,可参考《国语》相关注解或当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施德

施德是一个表示行善、施行道德行为的词汇。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斤(jīn)和心(xīn),分别代表施舍和内心。它由10个笔画组成,属于中等字形难度。

施德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尤其是孟子的观念。在孟子的著作中,施德被视为一种高尚的美德。这个词在文化传统中扎根深远,在现代话语中经常用来形容人们行善、施与他人的义举。

施德的繁体字为「施德」,其中的「施」保持了简体字的形状,而「德」则变成了「德」。这种差异是由于繁体字在演变时的变化所致。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有些许不同于现代。在《康熙字典》中,施德字的写法是「④ 善施,行善也。」,说明施德是指行善的意思。

以下是关于施德的例句:

  1. 他经常施德行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 施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常怀感恩之心。
  3. 在他的一生中,他一直秉持着施德的理念,帮助他人。

与施德相关的组词有施舍、施粥等。这些词都有着类似的意义,即施与他人的义举。

施德的近义词包括行善、布施、慷慨等,它们也表示着施与他人的行为。

反义词则是恶行、行凶等,表示着不好的行为。

施德作为一个美德的象征,在我们的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只有每个人都能怀着施舍的心,行善积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