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滥邪僻。 明 方孝孺 《治要》:“﹝人主﹞莫不欲吏之奉职而循理也,而吏不免怠肆而污僻,则法果可以禁之乎!”
“污僻”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详细解释:
污僻(拼音:wū pì)指“污滥邪僻”,多用于形容行为或品性不端、偏离正轨,包含肮脏、邪恶之意。其中:
该词可见于明代方孝孺的《治要》:“﹝人主﹞莫不欲吏之奉职而循理也,而吏不免怠肆而污僻,则法果可以禁之乎!”此处指官吏怠惰放肆、品行败坏的现象。
“污僻”属于书面化表达,常见于古典文献或严肃讨论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贬义色彩。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治要》等来源。
污僻是一个汉语词汇,形容词,意思是粗俗、下流、不雅。它常常用来形容言谈举止、行为作风等不端正、不合乎礼仪的行为。
污僻的拆分部首为氵(水)和人(人),共计11个笔画。
污僻一词源于古汉语,最早出现在《尔雅》一书中。它常常用于形容下流的行为,指言谈、举止等不得体、不端正的表现。
在繁体字中,污字的写法更加复杂,包含有更多的笔画和部首。
在古代汉字中,污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它的古体字为“汙”,形状上更接近于水这个部分,下方则有一个人,表示与人相关的污秽。
1. 这样的笑话真是污僻不堪,完全不适合在公共场合讲。
2. 他的举止言谈异常污僻,让人感到厌恶。
- 污秽:指不洁净、不纯洁,与污僻有着相似的意义。
- 污浊:形容水或液体不清洁、不纯净。
- 污名:表示某人因为不良行为而受到的不良名声。
粗鄙、低俗、下流、不雅
高雅、干净、纯洁、端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