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保持贞节;保全节操。《新唐书·列女传·李德武妻裴淑英》:“ 德武 更娶 尒朱氏 ,遇赦还,中道闻其完节,乃遣后妻,为夫妇如初。” 明 刘瑜 《谢恩表》:“卓哉,圣祖之知!故在军则称之曰 子房 ,其命词至比之为 诸葛 ,始终完节,上下交孚。”
(2).指完美的节操。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元遗山诗》:“ 郝经 所撰《墓誌》及《金史》本传,皆云‘ 金 亡不仕’,是可谓完节矣。”
“完节”是汉语中具有道德评价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个体在特殊境遇下保持气节、操守的完整性。从词源构成看,“完”取保全、完整之义,“节”指气节、操守,二字组合后形成对人格坚守的完整表述。
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完节”特指人在面临重大考验时仍能坚守道德准则,例如《宋史·忠义传》记载文天祥“欲以身殉国,完节不辱”,即用此词形容其宁死不屈的气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补充说明该词多用于描述历史人物在忠孝、民族大义等方面的坚守,如“史可法守扬州完节”等典故。
从语义演变角度考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指出“节”本义为竹节,引申为关键时期应持守的原则。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完节”用例显示,该词自宋代起常用于旌表忠臣义士,明清时期扩展至表彰妇女守贞,但现代汉语中多保留其正面道德评价内涵。
“完节”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指坚守节操,不为外界诱惑所动,强调道德原则的完整性和坚定性。由“完”(完整)和“节”(节操)组成,体现对个人品德的高度要求。
保全节操
多用于形容人在困境或诱惑中保持高尚品德。例如《新唐书》记载,裴淑英在丈夫流放期间拒绝改嫁,最终与归来的丈夫团聚,被视为“完节”典范。
完美的节操
指道德上的无瑕状态。清代赵翼评价元好问“金亡不仕”,即赞其气节完美。
多用于文学、历史评价中,强调对道德或信仰的坚守,现代也可引申为对原则的坚持(如职业操守)。
提示:若需具体文献原文或更多历史案例,可参考《新唐书》《瓯北诗话》等典籍。
笨货变形不打价儿长虫长街短巷呈递成券穿绷吹灯褚五麤履大宠大患打勤低隘肚里有偻罗坊额繁花似锦烦褥非鄙风雩拊循改作高菓子茶公信光杆豪棍后师幻诞画楹晦澁记别借掇看待匡居灵兰鸾翱凤翥蒙受谬会拿问琵琶遣使秦雪起手诠拣忍顺闰音入孝出悌上兵诗思栓皮栎硕学丝籰俗韵陶莹沱汜文经武纬文书蜗庐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