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麤履的意思、麤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麤履的解释

草鞋。《东观汉记·茨充传》:“民惰窳,少麤履,盛冬皆以火燎,足多剖裂, 充 令属县教民益种桑柘,养蚕桑织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麤履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由“麤”和“履”二字组成,其含义需结合字形与文献用例综合考释:

  1. 字形与字义解析

    • 麤(cū):

      本义指粗劣、不精细。《说文解字·鹿部》载:“麤,行超远也。从三鹿。”段玉裁注引申为“物不精也”。

    • 履(lǚ):

      本义为鞋子,《说文解字·履部》释:“履,足所依也”,后引申为穿着、践行等义。

  2. 复合词本义

    “麤履”直译为粗糙的鞋子,特指材质简陋、未经修饰的鞋具。如《庄子·山木》中“衣弊履穿”的“履”即属此类,强调朴素粗陋的穿着状态(参考《汉语大词典》“履”字条)。

  3. 文化引申义

    在文献中常象征简朴的生活态度或隐逸者的身份标识。例如《后汉书·逸民传》描述隐士“麤衣恶食”,其“麤履”成为不慕荣华的符号化表达(参《古代汉语词典》“麤”字用例)。

权威参考文献:

(注:因古籍原典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采用纸质文献通用版本信息;现代辞书可参考汉典国学大师的电子词条,但释义需以权威出版社纸质版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麤履”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词义解释
“麤”是“粗”的异体字,读作“cū”,意为粗糙、粗劣;“履”指鞋子。因此,“麤履”即指用粗糙材料(如草、麻等)制成的鞋子,相当于“草鞋”。

文献例证
《东观汉记·茨充传》记载,汉代百姓因生活贫困,冬季缺乏足部保暖的草鞋(“少麤履”),甚至用火烤脚导致皮肤皲裂。后来茨充推广桑柘种植和织履技术,改善了这一状况。

补充说明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但核心含义始终与“粗制鞋履”相关。由于引用来源权威性较低,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字典》或《辞源》等工具书确认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暗楼子半涂而罢备具背篷鼻嘎儿禀性波路壮阔趁场触触生春草闯堂春赛汈汊方繖非冀奋不顾生風襟逢时遇节高度计观战癸庚黑茫茫鸿黄宏伟壮观黄犬叹阚吼空匮跨擅賫子乐而不荒廪粮露富厖儿马尿满口之乎者也帽衫名鞿利鞚明露鸣琴配贰蠯蛤被褐频数清卿鹙鸧人纪丧祭身外事视丹如緑石溪水塔娑婆诃铁磬同语惘若有失委曲成全务工无后雾释冰融限极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