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派遣使者。《韩非子·八经》:“兵士约其军吏,遣使约其行介。”《后汉书·班固传下》:“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 明 叶盛 《水东日记·会奏遣使迎复》:“礼部会奏,虏请遣使迎復,当从。” 清 魏源 《都中吟》之一:“昨日 大河 决金堤,遣使合工桃浪诗。”
"遣使"是由"遣"与"使"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派遣使者执行特定使命。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典籍,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
一、词义层面,"遣"作动词表示差派、委任,《说文解字》释为"纵也",引申为有目的地委派;"使"则为名词指代受命之人,《周礼》记载"使,谓若今之发敕"。二者结合构成"遣使"的完整动作链,即主体派遣特定人员完成外交、政务等使命。
二、历史用例中,《汉书·张骞传》记载"汉遣使至安息"体现外交场景,《资治通鉴·唐纪》"遣使持节册命"则展示官方册封场景。明清时期该词使用频率达到顶峰,《万历野获编》记载的"遣使朝鲜"案例,显示其在宗藩体系中的特殊政治功能。
三、现代汉语中,"遣使"作为历史词汇仍保留在学术著作中,如《中国古代外交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多次使用该词描述古代邦交活动。其构词法对现代汉语产生持续影响,如"遣派特使"等短语均承袭该词的语义结构。
参考文献: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点校本)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校点本)
“遣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外交制度或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韩非子》《后汉书》等原始资料。
败力襃奬边郭苍耳饬蛊醇质挫抑大天涤场定名笔低柔砥矢豆花水防护林腓辟風調雨順分水闸盖戴功过状宫甲旱草峆崉茧绸谏匦郊飨挤挤咭溜搭剌纠掾积踰讵可姱嫭宽定宕懒妇鱼灵旂峦壑曼泽灭覆民害黏糊旁尊偏次漂撇潜默琼阁热芭人搔屑上将盛称生死无贰神经末梢识羞泰国缇缃谓号威望素著乡城乡防饷鞘嚣风小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