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琵琶的意思、琵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琵琶的解释

[pi-pa,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详细解释

(1).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 波斯 、 阿拉伯 等地, 汉 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一说,我国 秦 末,百姓苦 长城 之役,弦鼗而鼓之,琵琶即始于此。(见 晋 傅玄 《〈琵琶赋〉序》。) 南北朝 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我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6*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 唐 宋 以来经不断改进,柱位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现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称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技法丰富,成为重要的民族独奏乐器。

(2).指弹奏琵琶的指法。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王蝺 ﹞又见 康崑崙 弹琵琶云:‘琵声多,琶声少,亦未可弹五十四丝大弦也。’自下而上谓之琵,自上而下谓之琶。”《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怎的推手向外为琵,合手向内为琶,怎的为挑,为弄,为勾,为拨:--指使的他按谱徵歌都学得心手相应。”

(3).鱼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於是乎长鲸吞航,修鯢吐浪,跃龙腾蛇,鮫鯔琵琶。” 刘逵 注:“琵琶鱼,无鳞,其形似琵琶,东海有之。”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海鱼千岁为剑鱼,一名琵琶,形似琵琶而善鸣,因以名焉。”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琵琶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琵琶(pí pá)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丰富,在汉语词典及文化语境中有多重含义:


一、字源与结构


二、乐器本体释义

  1. 形制特征:

    梨形共鸣箱,曲颈四弦(现代为六相二十四品),面板设“相”与“品”定音位。演奏时竖抱,以五指拨弦发声(《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音色表现:

    音域宽广,技法多样(轮指、扫弦等),可表现刚劲激昂或婉转缠绵的旋律,故有“金石之声”之誉(《中国音乐词典》)。


三、文化象征与文学意象

  1. 艺术符号:

    作为“弹拨乐器之首”,象征中原雅乐文化,常见于敦煌壁画、诗词歌赋(如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

  2. 情感载体:

    在文学中常寄托离愁别绪(如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亦隐喻沟通媒介(“琵琶别抱”指改嫁)。


四、历史演变与分类


参考资料:

  1. 刘熙《释名·释乐器》,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辞书出版社。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4.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
  5. 白居易《琵琶行》,《全唐诗》卷四三五,中华书局。
  6. 王昌龄《从军行》,《全唐诗》卷一四三。
  7. 林谦三《东亚乐器考》,音乐出版社。
  8. 乐声《中国乐器志》,轻工业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琵琶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名称和形态均蕴含独特文化内涵。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资料的详细解释:

  1. 名称由来
    “琵琶”二字源于古汉语中的弹奏技法:右手向前弹为“琵”,向后挑为“琶”。早期亦称“批把”,汉代《释名·释乐器》记载其名与骑射文化相关,形容马上弹奏时的推、引动作。

  2. 结构与材质
    琵琶为木制或竹制,音箱呈半梨形,张四弦(早期用丝线,现多用金属或尼龙)。琴颈与面板设“相”和“品”以确定音位。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拨。

  3. 历史发展
    起源于秦朝,西汉时结合筝、筑改良,经魏晋至隋唐定型。唐代以前,“琵琶”泛指鲁特琴族弹拨乐器(如阮、月琴等),后逐渐专指曲项梨形琵琶。

  4. 文化地位
    作为“弹拨乐器之首”,琵琶可独奏、伴奏或合奏,广泛用于传统音乐及诗词意象(如《琵琶行》中的“大珠小珠落玉盘”)。

若需了解更全面的发展脉络或演奏技巧,可查阅相关音乐史文献或专业教程。

别人正在浏览...

爱水宝赆不得其死苍兕澄谧此唱彼和大多数地螾动脉硬化独听蛾儿耳穴风泵封蔽分土负图改卜诰敕房梗莽宫箫圭璧孤文只义涵宥翰苑红澄澄花阴假伪结轨津达恳诚乐而不厌连蔕凉鞵俪裁柳塘罗敷慢仗眉批嫋嫋亭亭暖袖女婿配适便佞浅礁前藻铨臣山圪落射气拾唾余诗准述律四察私客思无邪诉愿挞架谈瀛通幔温德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