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高雅的乐声。 唐 白居易 《邓鲂张彻落第》诗:“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
(2).指不工稳的押韵。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郭绍虞 校释:“《诗说杂记》卷九:‘何谓俗韵?过於奇险,困而贪多,过於率易,虽二韵亦俗者是也。’案, 沧浪 以‘俗韵’列‘俗字’之后,当指‘押韵’之‘韵’。”
(3).鄙俗的情味。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诗有灵襟,斯无俗趣;有慧口,斯无俗韵矣。”
“俗韵”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读,具体如下:
指平凡普通的韵律,常用于形容通俗的诗词、音乐等缺乏高雅或创意的作品。该词由“俗”(普通、平凡)和“韵”(韵律、情调)组合而成,带有一定批评色彩。
不高雅的乐声
指音乐或诗词中缺乏雅致的韵律。例如唐代白居易《邓鲂张彻落第》中写道:“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
不工稳的押韵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到,学诗需避免“五俗”,其中第五俗即为“俗韵”,指生硬或粗糙的押韵方式。
鄙俗的情味
形容作品或言行中流露的平庸趣味。明代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强调:“诗有灵襟,斯无俗韵”,提倡诗歌应脱离庸俗。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沧浪诗话》《诗镜总论》等典籍,或通过搜索来源获取完整信息。
俗韵,意为通俗的韵味或风格。拆分部首为亻(人)和音(音律),总共有11个笔画。该词来源于文学艺术领域,用来形容一种具有通俗化、平易近人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繁体字中,俗韵的写法为「俗韻」,只是字形略有差异,但仍保留了音律的含义。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通常较为繁复。以俗韵为例,其古时候的写法为「俗韻」。在古代文字中,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字形和笔画组合,与现代汉字写法有所不同。
以下是对“俗韵”这个词的一些例句:
以下是一些与“俗韵”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