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晦澁的意思、晦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晦澁的解释

见“ 晦涩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晦澁”的详细释义(汉语词典角度)

“晦澁”(拼音:huì sè)是一个形容词,用于描述文字、语言或表达方式艰深难懂、隐晦不畅的特点。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两部分:


语义解析与用法

  1. 词性特征

    • 形容词:直接修饰文本或语言(例:“晦澁的古文”“文风晦澁”)。
    • 联合式构词:“晦”与“澁”为近义复合,共同强化“难懂”之意。
  2. 语境应用

    • 学术批评:指理论阐述过于抽象或术语堆砌(例:“哲学著作的晦澁常令初学者却步”)。
    • 文学评价:形容诗文用典冷僻、句式拗口(例:“李商隐部分无题诗因晦澁引发多重解读”)。
    • 语言规范:在现代汉语中多作贬义,暗含表达缺陷(例:“避免晦澁,提倡晓畅文风”)。
  3. 近义与反义

    • 近义词:艰深、艰涩、隐晦、诘屈聱牙。
    • 反义词:流畅、晓畅、浅显、通俗易懂。

权威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定义:“晦澁”指“文辞隐晦,不流畅”。书中强调其与“艰涩”互通,多见于评论文言作品。来源:《汉语大词典》第5卷,第1023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明确标注“晦澁”为“(言辞、文字等)隐晦不易懂”,并注明“澁”为“涩”的异体字。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582页。

  3. 王力《古代汉语》:

    在讨论古文修辞时指出,晦澁文风易导致“以辞害意”,违背语言交际本质。来源:中华书局,1999年修订版,第一册“通论”章节。


经典用例


语言演变提示

“晦澁”的书写曾以“晦涩”为通行形式(“澁”为“涩”的异体),但二者语义完全一致。现代汉语规范文本中,“晦涩”更常用,而“晦澁”多见于港台地区或仿古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晦澁”是一个汉语词汇,现多写作“晦涩”,主要用于形容文字、语言或艺术作品的含义隐晦、不流畅、不易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含义

  1. 文辞隐晦
    指文章或言辞表达不清晰,逻辑或用词复杂,导致读者难以理解。例如宋代陈振孙评价《绛守园池记注》时提到“为文而晦澁若此”,强调其文字艰深。

  2. 语义含混
    可引申为事物(如思想、情感)的传达不够明朗,如毛泽东在著作中批评“少数作品仍然有些晦涩难懂”。

二、词源与结构

三、使用场景与辨析

四、总结

“晦澁”强调表达方式的复杂性和理解的困难性,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贬义或中性色彩。建议在正式写作中优先使用简化写法“晦涩”,避免混淆古义与现代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班丝布跰俵分比肩接迹宾饯日月卜筊超豁嘲评称论尘羽出自意外催生礼倒插门递年东马严徐馥芬扶匡改革者圪弹诡戾姑姊妹浩唐唤作回波乐嘉苗降龙鉢纪纲仆稽弘金屋继室军跨马愧疚酷掠林珍流唱鹿顶陆麦马班乃心王室鸟文捏告愆位凄风钦罚秋胡妇秋秋鹊舌散见三自神完帅尔司刑泰古炭疽贪凌条状伪笋下断语晓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