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彩绘的堂柱。 唐 吴融 《和严谏议萧山庙十韵》:“老狖寻危栋,秋蛇束画楹。” 唐 李洞 《龙州韦郎中先梦六赤后因打叶子以诗上》:“红蜡香烟扑画楹,梅花落尽 庾楼 清。” 宋 杨亿 《宣曲二十二韵》:“莲的沉寒水,芝房照画楹。”
“画楹”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通常用于描述建筑装饰,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定义
指“有彩绘的堂柱”。“画”表示彩绘装饰,“楹”指厅堂前部的柱子。这一词汇多见于古典文学中,用于描绘建筑的精美细节。
拆解释义
在唐诗宋词中,“画楹”常被用来渲染建筑或场景的华美,例如:
“画楹”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装饰的特点。彩绘立柱不仅是身份的象征,也体现了传统工艺中对细节的追求,常见于寺庙、官邸等庄严场所。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句或建筑背景,可查阅《全唐诗》或古建筑研究文献。
《画楹》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画在门楣上”。它由“画”和“楹”两个字组成。
“画”是由“一”和“入”两个部首组成,共有8画; “楹”是由“木”和“㔾”两个部首组成,共有12画。
《画楹》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形容在府宅门楣上绘制图案。后来被广泛引用,并成为一个独立的词语。
在繁体字中,“画楹”是「畫檐」。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些不同于现在的简化字。《画楹》这个词在古代可能会写作「畫瀛」、「畫嶸」等形式。
1. 他雇了一位名师在家中的楹柱上画楹。
2. 这座古庙上画楹的技艺高超。
画眉、画眸、画舫、画纸、画板
画栋、画梁、画柱
拆楹、删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