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兢的意思、谦兢的详细解释
谦兢的解释
谦虚谨慎。 宋 王珪 《赐皇后曹氏答诏》:“遽披嘉牘,申布庆辞,载咏谦兢,良深襃嘆。”
词语分解
- 谦的解释 谦 (謙) ā 虚心,不自满,不自高自大:谦下。谦让。谦冲(谦虚)。谦和。谦卑。谦厚。谦逊。谦恭。谦虚。谦受益。 满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兢的解释 兢 ī 〔兢兢〕小心,谨慎,如“兢兢业业”、“战战兢兢”。 笔画数:; 部首:儿;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谦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谦”和“兢”两个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是形容人谦虚而谨慎、恭敬而戒惧的态度。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一、单字释义:
- 谦 (qiān):
- 本义: 虚心,不自满,不自高自大。
- 引申义: 谦逊、谦卑、谦让。指一种降低自我、尊重他人的品德。《说文解字》:“谦,敬也。” 强调内心的恭敬是谦的本质。来源:汉典网 - “谦”字释义
- 兢 (jīng):
- 本义: 小心谨慎,戒惧的样子。
- 常见用法: 常以“兢兢”叠用,形容恐惧、戒备、认真负责的状态。《说文解字》:“兢,兢,戒也。从二克。” 像两人相斗般警惕。来源:汉典网 - “兢”字释义
二、复合词“谦兢”释义:
“谦兢”融合了“谦”的谦逊恭敬和“兢”的谨慎戒惧之意,形容人在言行举止上:
- 谦逊恭敬: 态度上不自满,不自夸,对他人保持尊重和礼敬。
- 谨慎戒惧: 行为上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或失礼,常怀戒惧之心,如履薄冰。
- 勤勉自持: 因心存敬畏与谦逊,故能自我约束,勤勉不懈怠。
这个词描绘的是一种高度自律、内敛自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的处世状态,多见于古代典籍中对君子、臣子或修行者德行的描述。
三、古籍例证与用法:
“谦兢”虽不如“谦恭”、“谦逊”等词常用,但在古籍中仍有体现,其意境常通过相近表达或上下文体现:
- 《诗经·小雅·小旻》: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这里的“兢兢”形象地描绘了谨慎恐惧的状态,是“谦兢”中“兢”字含义的典型体现。后世常以此形容谦兢之心。来源:国学网 - 《诗经·小雅·小旻》
- 《尚书·大禹谟》: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强调谦虚(谦)带来的益处,是“谦”德的根本阐述,为“谦兢”提供了思想基础。来源:国学网 - 《尚书·大禹谟》
- 汉代文献及后世注释: 在描述臣子侍奉君主或君子修身时,常用“谦谨”、“谦恭”、“兢业”、“兢慎”等词,其意境与“谦兢”相通。例如,形容臣子需“谦兢自持”,即谦逊谨慎,恪守本分。来源:中华语文知识库(概念性参考,体现该词在古代德行描述中的语境)
“谦兢”意指谦逊恭敬且谨慎戒惧,是一种融合了内在谦卑品德与外在谨慎行为的修养境界。它要求个体时刻保持敬畏之心,言行举止谦和有礼,处事小心周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立德的高标准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谦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iān jīng,意为谦虚谨慎,强调人在言行中保持谦逊、克制的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 谦:指虚心、不自满;兢:意为小心谨慎。两字组合后,形容人既谦逊又处事细致,不骄不躁。
出处与用法
-
历史文献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王珪的《赐皇后曹氏答诏》:“遽披嘉牘,申布庆辞,载咏谦兢,良深襃嘆。” 这里用“谦兢”赞誉皇后谦和谨慎的品德。
-
近义词
如“谦恭”“谦逊”“兢兢业业”等,均强调谦卑与慎重的品质。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如:“他为人谦兢,深得同事敬重。”
- 常见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达对他人品德的褒扬。
延伸学习
- 文化内涵:儒家思想注重“谦德”,“谦兢”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内敛、克己的推崇。
- 现代应用:可用于职场、学术等场景,强调谦逊与细致并重的处事态度。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处,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如、3、6)。
别人正在浏览...
哀默奔衄标韵闭关絶市比肩叠踵拨调不琅鼓材木词官淬砺刀山火海刀山剑林倒字丢空东家子燔告反异法执法坐风轻云凈覆校跟差国娥鸿远鲎虫晃搭交章击奸金粟尺踡嵼羸顿六面印流婉陋鄙路子马繮冥谪难胞蹑蹺檐簦僻怪评点三立伤违诗剧石散实至名归失状守古四履寺宇碎骨粉身碎璅踏猛子推开天窗说亮话讬死辒辌车悟对蜈蚣船县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