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nctuate and annotate] 对于诗文加以评析圈点
(1).评论圈点。古人读书时,随手在字里行间写上一点体会、感受,对精美的句子加圈点,称为评点。 明 瞿佑 《归田诗话·还珠吟》:“乡先生 杨復初 见而题其后云:义正词工,使 张籍 见之,亦当心服。又为序其编首,而百篇皆加评点。”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叙》:“ 宋 、 元 、 明 以来,品藻诗文,或加丹黄判别高下,於是有评点之学。” 朱自清 《诗文评的发展》:“评点大概创始于 南宋 时代,为的是给应考的士子揣摩;这种选本一向认为陋书,这种评点也一向认为陋见。”
(2).评论比量。 清 朱焘 《北窗呓语》:“《水滸》一书,有天罡地煞之目,后人仿之以评点人物。”
“评点”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层面的含义及用法:
指对事物(如文学作品、人物行为、事件等)进行评论、分析或圈点标记的行为。其核心在于通过文字或符号表达对内容的见解,既包含评价也包含标记重点(如圈点精美句子)。
评点根据位置和形式可分为:
如明代瞿佑在《归田诗话》中评点他人诗作时,既标注圈点,又附上序言和短评。现代学者对古典小说的评点也延续了这一传统。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评点案例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搜狗百科等来源。
评点是一个汉字词语,指对某事物进行评价和评论的意思。
评点的部首是言字旁,左右结构。它的总笔画数为11。
评点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原文为:“公复牲于宗武,会馆佐政,国之害也,三评而止。”后来陆续在古代文献中不断出现,成为固定用法。
评点的繁体字为評點。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评点的字形略有变化。字形上部为“言”,下部为“占”,两者上下相连,形成一个整体。
1. 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评点,给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
2. 这篇文章的评点非常准确,给人深入思考的启发。
评价、批评、评论
评论、批评、鉴定、评估
赞美、表扬、褒奖
半人爆肚备名便计边竟冰颜鼻韵母层岚超旷虫害疵疠蹙浪促敛鼎铏洞獠反璞讽怨腐史姑都故夫狠劲洪崖皇闱画知回笼琥珀拾芥基干急脚畸节疾狂妗妗谨酒看日子昆仑县圃枯藤丽佳临鉴理算鮥子毛氄门户差拨末绪虐刻宁晏排头盘踞篇统凭期贫乡却步曲瞒善变绳法生诀输官邃曲夙知外室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