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评点的意思、评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评点的解释

[punctuate and annotate] 对于诗文加以评析圈点

详细解释

(1).评论圈点。古人读书时,随手在字里行间写上一点体会、感受,对精美的句子加圈点,称为评点。 明 瞿佑 《归田诗话·还珠吟》:“乡先生 杨復初 见而题其后云:义正词工,使 张籍 见之,亦当心服。又为序其编首,而百篇皆加评点。”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叙》:“ 宋 、 元 、 明 以来,品藻诗文,或加丹黄判别高下,於是有评点之学。” 朱自清 《诗文评的发展》:“评点大概创始于 南宋 时代,为的是给应考的士子揣摩;这种选本一向认为陋书,这种评点也一向认为陋见。”

(2).评论比量。 清 朱焘 《北窗呓语》:“《水滸》一书,有天罡地煞之目,后人仿之以评点人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评点是汉语中一个兼具动词与名词属性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对文字作品进行评议与圈点标记的行为或结果。以下从词典释义、学术定义及现代应用三个维度解析:


一、基础释义

评指评论、品评;点指圈点、标注。合指在阅读时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评判并标记关键处的行为。

例: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既在行间批注意见,又在章末撰写总评。

二、学术定义

  1. 传统校勘学范畴

    古代学者校勘典籍时,通过符号(如点、圈)标记文本重点或存疑处,辅以简短评语(眉批、夹批),形成系统性解读。此方法在明清小说评点中达到高峰,如毛宗岗评《三国演义》。

  2. 现代文学批评术语

    指对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思想等进行分析性评价,强调批评与文本标记的结合。例如:

    “评点式批评是中国特有的批评形态,依附于文本又超越文本。”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现代应用场景


参考来源:

因未提供有效搜索结果,本文释义综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评点”的条目解释,并援引《辞海》中关于“评点本”的学术定义。具体出版信息可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评点”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层面的含义及用法:

一、基本定义

指对事物(如文学作品、人物行为、事件等)进行评论、分析或圈点标记的行为。其核心在于通过文字或符号表达对内容的见解,既包含评价也包含标记重点(如圈点精美句子)。

二、历史沿革与使用场景

  1. 传统文学批评: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评论的常见形式,尤其在文言文教学中,用于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思想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读书方法:古人读书时习惯在字里行间写下体会,或通过圈点标记精彩段落,形成与文本、作者的对话。
  3. 现代应用:延伸至对影视、艺术等作品的短评,或学术研究中的批注。

三、形式分类

评点根据位置和形式可分为:

四、特点与要求

五、示例

如明代瞿佑在《归田诗话》中评点他人诗作时,既标注圈点,又附上序言和短评。现代学者对古典小说的评点也延续了这一传统。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评点案例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搜狗百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奥趣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鷰鞭桶敝化吵嚷尘泥错法电桥斗婵娟多言或中鹅子匪流腹肌圪针恭谨公职人员官邸官规黄篾楼环宇灰火会意金圣叹禁押积威绝子绝孙昆明湖老不才临时抱佛脚鲤鱼风龙头客陋丑鸣岐恼巴巴排挤鰟皮跑电澎澎渤渤旗旝青塞轻物弃屣悫素弱足三鳝沙丁少年子生蒭食饭双兔碑水粪疏渐顺路四味果抬褃腾距填赔铜版下三烂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