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六面印的意思、六面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六面印的解释

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一种私印。流行于 南北朝 。呈“凸”字形,印鼻端刻有一小印,其馀五面也刻有印文。因专用于书信,故在姓名下常附加“印信”、“启事”、“白笺”等字样。 明 清 后,正方或长方印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也称“六面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六面印是中国古代印章中一种形制特殊的私印类型,因其立方体形状且六个面均可镌刻印文而得名。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并结合历史文物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形制与特征

  1. 立方体结构

    整体呈正方体,顶部带穿带孔(古称"钮"),便于穿绳佩戴或系挂。印体六面均平整可刻字,常见尺寸在1.5-3厘米之间。

  2. 印文组合方式

    通常由一枚主印(姓名印)与五枚辅助印组成,内容包含:

    • 姓名(如"刘精")
    • 表字(如"子灵")
    • 臣妾印(如"刘精白事""刘精白笺")
    • 吉语印(如"印完")
    • 图案印(如道教符咒)

二、历史源流与分期

  1. 盛行时期

    主要流行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公元3-7世纪),以铜质为主,亦有玉、石材质。

  2. 功能演变

    早期为官吏凭证(如《隋书·礼仪志》载"六面印,诸司皆用铜"),后发展为文人雅士及道教人士的私人用印,兼具实用与宗教符箓功能。

三、现存重要文物例证

  1. 上海博物馆藏"刘精"六面印

    1956年出土于苏州,铜质鎏金,完整保存六面印文,为南朝典型器物。印证《颜氏家训》"江南府库印章多至六面"的记载。

  2. 日本正仓院藏唐代六面印

    紫檀木嵌银丝印匣存世,反映唐代印匣形制与印章使用制度。

四、文化内涵

  1. 道教法器属性

    部分六面印刻有符咒(如"黄神越章"),与葛洪《抱朴子》所载道教印信功能相符,用于驱邪镇墓。

  2. 行政文书制度体现

    臣妾印("白事""白笺")用于公文封检,反映汉唐时期文书封缄制度,见《释名·释书契》"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


参考资料:

  1. 《中国玺印篆刻全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2. 上海博物馆藏品数据库(刘精六面印编号:沪博铜印00127)
  3. 《中国古代封泥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4. 正仓院官方网站《唐代文房用具图录》

网络扩展解释

“六面印”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形制的印章,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六面印是一种六面均刻有印文的私印,主要流行于南北朝时期。其名称源于印章的六个刻面,包含印文内容,适用于多种用途。


2.形制与结构


3.历史与用途


4.艺术特色


5.文化意义

六面印不仅是实用信物,也反映了古代篆刻艺术与社交礼仪的结合,尤其通过多面刻文满足不同场合需求,展现了古代文人的身份标识习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物案例或不同时期的形制差异,可参考考古文献或博物馆藏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被遇边遽宾词布序踩访侪俗禅学成好冲塌楚思匆忙窜越大鉴打派仗掉头彫玉豆屑发蒙振槁非贰凤毛鸡胆腐障灌音骨托和调黑裘鉴采洊叠贱客胶接荆桃句抹拉杆栏马墙匳房沴孽镂版鸬杓緑地满实駡仗螟立男子汉大丈夫哪怕彭涓屏毗破崖絶角青牛庆喜磲盌辱么掞藻飞声声明审料释手石玉昆摅怀松云琐琐葡萄小话儿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