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冥谪的意思、冥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冥谪的解释

谓阴间的责罚。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至於兴事首议之人,冥謫尤重,盖以平民无故缘兵而死,怨气充积,必有任其咎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冥谪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复合词,由“冥”与“谪”二字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宗教色彩。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一、基本释义

冥谪指幽冥世界的责罚或阴间的惩罚。其中:

二、语源与古典用例

该词多见于志怪小说与宗教文献,反映古人“因果报应”的幽冥观。典型案例如:

  1. 《聊斋志异·聂小倩》:

    “倘肯囊妾朽骨,归葬安宅,不啻再造……勿以异物遂猜薄之。”后文提及鬼魂因生前罪孽受“冥谪”,需借善行解脱。

  2. 《子不语·卷五》:

    记载官吏死后因渎职遭“冥谪”,投生为畜类,体现道教“阴司审判”思想。

三、文化内涵

冥谪概念融合了三种传统观念:

  1. 佛教因果论:恶业招致死后惩罚;
  2. 道教阴司体系:泰山府君、阎罗主宰审判;
  3. 儒家伦理观:如《周易·坤卦》言“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强调道德自律。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释“冥谪”为“阴间的责罚”。
  2. 《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张友鹤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3. 《子不语全集》,袁枚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
  4. 《中国鬼神文化大观》,刘仲宇编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分析冥谪与幽冥信仰的关联性。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物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冥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1.基本词义

“冥谪”指阴间的责罚,常用于描述因生前行为不当而在死后受到鬼神世界的惩戒。该词由“冥”(指阴间、幽冥)和“谪”(责罚、贬斥)组合而成,强调因果报应的观念。

2.引文与出处

宋代苏轼在《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中提及:“兴事首议之人,冥谪尤重,盖以平民无故缘兵而死,怨气充积,必有任其咎者。”
此句意为:发动战争的主谋者,在阴间所受责罚更重,因平民无辜死于战乱,怨气积聚,必有人承担罪责。

3.文化背景

“冥谪”反映了传统中国宗教与哲学中的因果报应观,尤其是佛教、道教思想中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它常与“阴司”“轮回”等概念关联,用于劝诫世人行善避恶。

4.近义词与相关词

5.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冥谪”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讨论,日常口语较少见。其含义与“报应”“阴间惩罚”等通俗表达相通,但更具古典色彩。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苏轼原文或相关宗教哲学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比玻意耳定律不斟惨絶人寰察惠痴耍踟蛛戳搭触石厝念促辔耽爱淡服刀锯之余蹈用打撒手儿地平川斗头锋綫风险资金疯语服众陔步高难广闲毂輠合昏鸿术昏霿碣馆戒指啾啁浪投飀飀买驩眇因铭心刻骨前溪舞巧言企附青羌坂清裕冗绊散篆申禀盛观师船素璧檀郎谢女探鱼彤鱼氽子万难维护问索乌犍无韵现前箫铙歌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