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理發師的擔子一頭為闆凳與工具箱,一頭為火爐,因稱“剃頭挑子一頭熱”。用以比喻一廂情願。呂劇《李二嫂改嫁》第六場:“ 李二嫂 年輕守了寡,人品好來又能幹。要是把她弄到手,再也不用我動彈。可就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又不敢明着去胡纏。”
“剃頭挑子一頭熱”是中國民間常用的俗語,其含義和背景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該說法源自過去流動剃頭匠的挑擔工具:扁擔一頭是紅漆長方凳(放置工具箱、圍布等冷工具),另一頭是帶有火爐的長圓籠(保持熱水溫度)。這種物理結構上的“冷熱分明”成為比喻的實物基礎。
比喻單方面的熱情或意願,常見于以下場景:
• 衍生出歇後語形式:“剃頭挑子——一頭熱” • 反映中國傳統市井生活場景,如今流動剃頭挑子雖已消失,但俗語仍活躍于口語 • 部分方言區也作“剃頭擔子一頭熱”
有觀點認為該詞指“專注某方面而忽視其他”(如、5),但權威資料顯示此屬誤解。正确理解應緊扣“單方意願”的核心,而非精力分配問題。
注:該俗語現多用于口語化表達,正式文本建議使用“一廂情願”等規範成語。
《剃頭挑子一頭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做事情沖動起勁,一心一意,毫不猶豫。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做某件事情時的專注和認真程度。
《剃頭挑子一頭熱》的拆分部首是“彡”(山)和“一”(丨),拆分筆畫為16劃。
《剃頭挑子一頭熱》最早見于明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曹操在諸葛亮忍辱負重為他理發的故事中說出了這句話。繁體形式為《剃頭挑子一頭熱》。
在古時候,漢字“剃”寫作“剃钃”、“頭”寫作“首”、挑子無特殊變化,“熱”寫作“熱”。
他對學習很有熱情,像剃頭挑子一頭熱。
- 剃發:刮去頭發。
- 挑子:一種小型的工具,可用于挑揀物品。
- 頭:指頭部。
- 熱情:有激情和熱愛的心理狀态。
專心緻志、全神貫注、全力以赴
三心二意、敷衍塞責、心不在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