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窾的意思、導窾的詳細解釋
導窾的解釋
把刀引入骨節間的空隙。《莊子·養生主》:“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 成玄英 疏:“窾,空也,骨節空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快刀》:“有一兵佩刀甚利,殺輒導窾。”
詞語分解
- 導的解釋 導 (導) ǎ 指引,帶領:領導。引導。向導(引路的人)。倡導。推導。導引。導遊。導向。導師。導言。 傳引,傳向:傳導。導熱。導緻(引起)。 啟發:開導。教導。因勢利導。 筆畫數:; 部首:寸; 筆
- 窾的解釋 窾 ǎ 空隙。 中空:“見窾木浮而知為舟。” 空洞,不實:“窾言不聽,奸乃不生。” 挖空:“斬材窾堅。” 法則;規矩。 枯。 古水名。 象聲詞,形容水擊石聲。 古通“款”。 窾 à 藏匿。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導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本義解析
- 字面意義:指“将刀引入骨節間的空隙”()。其中“窾”讀作kuǎn,意為“空”,即物體自然形成的空隙或間隙。此概念源自《莊子·養生主》中“批大郤,導大窾”的典故,描述庖丁解牛時順着牛體結構運刀,遊刃有餘的狀态()。
引申義
- 比喻用法:後引申為“處理問題善于抓住關鍵,從要害處入手”。例如清代魏源在《默觚下》中提到“批郤導窾,迎刃而解”,比喻解決複雜事務時精準切入核心,事半功倍()。
出處與示例
- 《莊子·養生主》:莊子通過庖丁解牛的故事,以“導大窾”強調順應事物自然規律的重要性。
- 蒲松齡《聊齋志異·快刀》:文中“殺辄導窾”形容刀法精準,一擊即中要害()。
擴展知識
- 相關成語:常與“批郤導窾”連用,如“批隙導窾”,均指從關鍵處解決問題()。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文學用例,可參考《莊子》及清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導窾(dǎo kāo)這個詞诙諧地形容一個人思維敏捷、言辭風趣的表現。導窾這個詞的部首是導(dǎo),筆畫為7畫。導窾這個詞是由“導”字和“窾”字組成的,來源于方言詞彙,屬于新造詞。目前,導窾這個詞的詞義并沒有繁體字形式。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并不存在導窾這個詞。
例句:
1. 他講起笑話來真是導窾得讓人捧腹大笑。
2. 她那搞怪的表演真是導窾,觀衆們都被逗樂了。
組詞:
1. 導演(dǎo yǎn):指電影、戲劇等的創作和指導工作。
2. 導航(dǎo háng):指給航行、飛行等提供方向或引導的行為。
近義詞:
1. 幽默(yōu mò):指言詞、行為等诙諧、滑稽引人發笑的能力。
2. 機智(jī zhì):指反應敏捷、思維敏銳的能力。
反義詞:
1. 死闆(sǐ bǎn):指思維僵化、缺乏活力的表現。
2. 鈍腦(dùn nǎo):指反應遲鈍、思維遲緩的表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