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供寫信用的小木闆。 宋 陶穀 《清異錄·器具》:“ 王丞相 溥 還政閒居,四方書牘答報,皆手筆,然不過百字,勌於紙劄封疊,造赤漆小版書其上,僕吏以帊蒙傳去,雖一時間可發數十。公自為木牋,後加頰拒安抽面以啟閉,字濕則能護之。”
關于“木牋”一詞,目前沒有權威文獻或常用詞典收錄該詞的具體釋義。根據漢字拆分分析:
“牋”的含義
“牋”是“箋”的異體字,本義指小幅的紙張(如信紙、便條),也指注釋或書信(如《玉篇》中解釋為“表也,書也”)。
組合推測
“木牋”可能指代:
建議進一步确認用詞準确性或提供上下文。若指古代書寫材料,可參考“木簡”(削制成長條的木片,用于文書)或“牍”(較寬的木闆)。
《木牋》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用木頭制成的橋梁。木牋通常用于負載較輕的場合,例如小河、小溪等。
《木牋》的部首是木字旁,總共有6個筆畫。
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時候的橋梁多使用木材制作,所以稱之為《木牋》。
《木牋》的繁體字為「木橋」,字形保持了原意,隻是表現方式略有不同。
在古代,木字部分字形稍有不同,像樹木的形狀。在「牋」字部分,一多是以田字形表示木頭與河之交界,一少則是更接近現代的形态。
在大山深處,有一座古老的《木牋》,連接着兩岸村莊。
組詞:木橋、木牌。
近義詞:木構橋、木制橋。
反義詞:石牋、鐵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