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還複的意思、還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還複的解釋

(1).返回,複歸。《漢書·趙充國傳》:“豪 靡忘 使人來言:‘願得還復故地。’”《後漢書·光武帝紀下》:“今國有衆軍,并多精勇,宜且罷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士及軍假吏,令還復民伍。”《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楚子 使 薳射 城 州屈 ,復 茄 人焉” 晉 杜預 注:“還復 茄 人於 州屈 。”

(2).回複;恢複。《後漢書·獻帝紀》:“詔除 光熹 、 昭寧 、 永漢 三號,還復 中平 六年。” 晉 王嘉 《拾遺記·周》:“使發其國之時并童稚,至京師鬚皆白。及還至 燃丘 ,容貌還復少壯。”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藍摩國》:“太子解其上服,授與獵人。獵人得已,還復天身,持所得衣,淩虛而去。”

(3).反複,接連。《荀子·宥坐》:“ 子貢 觀於 魯 廟之北堂,出而問於 孔子 曰:‘鄉者, 賜 觀於太廟之北堂,吾亦未輟,還復瞻被,九蓋皆繼;被有説邪?匠過絶邪?’”《後漢書·光武帝紀上》:“所過發奔命兵,移檄邊部,共擊 邯鄲 ,郡縣還復響應。”

(4).仍然。《宋書·隱逸傳·陶潛》:“郡将候 潛, ,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偏訝思君無限極,欲罷欲忘還復憶。” 明 劉基 《遣興》詩之四:“飛蚊何營營,繞鬢鳴相煎。拍之不勝多,揮去還復前。”

(5).用在問句裡,表示選擇。猶還是。《朱子語類》卷三:“不知 魏公 是有此夢,還復一時用兵托為此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還複”是漢語中由“還”與“複”構成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詞義解析

    “還複”包含“返回”與“重複”兩層核心意義。《漢語大詞典》指出,“還”本義為“返回”(如《說文解字》釋“還,復也”);“複”則強調動作的重複或狀态的延續。二者結合後,既可指物理空間的回歸(如“還複故鄉”),也可指事件、行為的再次發生(如“四季還複”),引申為“恢複原狀”或“循環往複”。

  2. 詞性與結構

    該詞在古漢語中多作動詞使用,例如《樂府詩集·隴西行》中“還複入棟宇”,現代漢語中則常見于書面語,如“記憶還複心頭”。其結構屬于同義複合詞,兩個語素意義相近,強化表達效果。

  3. 語境用法

    在具體語境中,“還複”常與時間、空間或情感狀态搭配。例如《古詩十九首》中“四時更變化,歲暮一何速”隱含四季“還複”的自然規律;現代用法如“舊疾還複”,強調病症的反複性。

  4. 權威參考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還複”歸為“書面語”,釋義為“再次出現或回到原來的狀态”。古代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漢魏六朝詩選》(餘冠英注)及《說文解字注》(段玉裁)對“還”“複”的互訓關系分析。

  5. 近義與反義詞

    近義詞包括“反複”“循環”“回歸”等,反義詞則為“消逝”“斷絕”“終止”。其語義範疇涵蓋自然現象、人類行為及抽象概念,具有較高的語言表現力。

網絡擴展解釋

“還複”是一個多義詞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以下是其常見解釋及用法:

1. 返回/複歸
指事物或人回到原處或恢複原狀。
例:《後漢書》中“诏除光熹、昭甯、永漢三號,還複中平六年”,指恢複年號;《拾遺記》描述“容貌還複少壯”,表示恢複年輕狀态。

2. 回複/恢複
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表示對請求、問題的回應,或狀态的複原。
例:提到“回複信件、短信”等場景;《後漢書》中“還複民伍”指恢複平民身份。

3. 反複/接連
強調動作或現象的重複性。
例:《荀子·宥坐》中“還複瞻被,九蓋皆繼”描述反複觀察的行為;《後漢書》記載“郡縣還複響應”,指多地接連響應。

4. 仍然/依舊
表示狀态持續不變,多用于古漢語。
例:、6提到“仍然”的用法,如“容貌還複少壯”隱含狀态保持。

5. 選擇疑問(罕見)
在問句中表示“還是”,但此用法較少見。
例:、6指出其用于選擇疑問,如“汝欲去還複留?”


讀音與構成

使用建議
現代漢語中,“還複”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日常交流更常用“回複”“恢複”等替代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阿鵲白日飛升葆力倍叛貶剝博士買驢薄晚産乳伧父承總存勞存恤大衍調繁貂皮定配遞相風聞工薪龜逆何去何從肩甲角牴靜因之道九子鈴極寫矩尺儁傑闌截療護馬杓子美業猕猴桃飄灑披帷起福啓扃遒偉宂迫軟笑沙參生米做成熟飯設張衰莽舒憤說話的抒寫肅恭塘埝恬寂提補徒子徒孫歪剌貨往造偉丈夫無産階級烏集之衆五天竺限令小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