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nerations of followers of a school;adherent;disciples and followers;hangers-on and their spawn] 門徒及門徒之徒。比喻由一師所承。亦指爪牙、幫兇
徒弟和徒孫。一個祖師沿傳下來的弟子。亦泛指信徒、黨羽,多含貶義。《花月痕》第五一回:“是夜 心印 沐浴更衣,召集徒子徒孫,念個偈……便坐化了。” 瞿秋白 《<魯迅雜感選集>序言》:“新的朝代,有了新的‘幫忙文人’,而且已經象生殖力最強的豬猡和臭蟲似的,生出了許許多多各種各式的徒子徒孫。”
“徒子徒孫”是漢語成語,指徒弟及其再傳弟子,通常比喻一脈相承的追隨者或派系成員,多含貶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查看更多示例或完整出處,可參考《平妖傳》《花月痕》等原著。
詞義:《徒子徒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沒有得到真知灼見的人隻能使子孫罔顧艱險地原封不動地按襲祖宗的經驗。它主要比喻不思進取,不開拓創新的思想和做法。
部首和筆畫:《徒子徒孫》這個詞的部首是彳(pichu),在樸素寫法時為“行者”。它共有12個筆畫。
來源:《徒子徒孫》最早出現在《易·彖》:“彖者,言辨也。若夫彖曰:徒子、徒孫不可貞也。”這句話是說,一個人如果隻是機械地從事于效法祖宗的行為,而沒有思考和創新,結果必定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
繁體:《徒子徒孫》的繁體字為「徒子徒孫」。
古時候漢字寫法:《徒子徒孫》在古代有時會以「徒」為引申義,意為助手,比如《淮南子·氾則》:“徒子獨具周協之備。”(指徒子幫助主子周密協調)。而在古代的《說文解字》中,「孫」字寫作「孫」。
例句:他對科學研究漠不關心,一直徒子徒孫,無法取得重要的突破。
組詞:徒子、徒孫、步行徒、弟子、孫子等。
近義詞:安于陳舊、墨守成規。
反義詞:開拓創新、激發變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