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娩。《北史·西域傳·流求》:“婦人産乳,必食子衣,産後以火自炙,令汗出,五日便平復。” 宋 洪邁 《夷堅甲志·齊宜哥救母》:“ 江陰 齊三 妻 歐氏 ,産乳多艱,幾於死乃得免。”
“産乳”一詞在不同語境和文獻中的含義有所差異,需結合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含義(古代用法)
指分娩過程,即胎兒脫離母體的生産行為。這一釋義在《北史·西域傳·流求》和宋代洪邁的《夷堅甲志》中均有記載,漢典也明确标注其拼音為“chǎn rǔ”,意為分娩。
現代引申義(較少見)
部分現代資料(如、4)提到該詞可引申為乳汁分泌或事物逐漸形成的過程。例如,描述女性分娩後乳汁生成(對應英文術語“galactopoiesis”),或比喻事物從無到有的發展。但需注意,此用法并非主流,可能源于對字面義的拆分理解。
字義分解
建議:在正式語境中,“産乳”宜采用“分娩”這一古義;若需表達乳汁分泌,更推薦使用“泌乳”等明确術語。閱讀古籍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産乳》是指女性分泌乳汁供哺乳嬰兒食用的生理過程。産乳過程中,女性的乳腺組織會增大并分泌乳汁,以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
《産乳》的部首是「女」和「牛」,其中「女」表示相關詞語與女性相關,「牛」表示相關詞語與乳汁相關。根據筆畫排序,「産乳」的筆畫分别是5畫和4畫。
《産乳》一詞早在古代漢語中就有使用,其來源于古籍《禮記·曲禮下》中的記載:“凡嬰弱之子,母弗能産乳則為乳母。” 在繁體字中,「産」與「乳」的書寫方式與簡體字一緻。
在古代漢字中,「産乳」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産」以左右結構相反的形式呈現,即「產」字;「乳」以更加圓潤的形态表現,類似于「乳」的繁體字形。
例句:嬰兒出生後,母親開始産乳,為寶寶提供營養。
組詞:哺乳、乳汁、哺乳期、乳腺
近義詞:哺乳、泌乳
反義詞:斷乳、卸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