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冗迫”。繁忙;匆忙。 宋 蘇轼 《與孫子思書》之四:“過辱枉顧,知事務宂迫,不敢久留語。” 宋 蘇轼 《答廖明略書》之一:“切欲啟事上答,宂迫不能就,惟深亮之。” 明 李東陽 《與李士常書》:“奉别來,屢勤教問,甚寡裁答,即有所答,必出冗迫。”
“宂迫”是一個書面用語,讀作rǒng pò,其核心含義為繁忙、匆忙,主要用于形容事務繁雜或時間緊迫的狀态。以下為具體解析:
基本釋義
由“宂”(同“冗”,意為多餘、繁雜)與“迫”(緊迫)組合而成,表示因事務過多或時間緊張導緻的忙碌狀态。
例如:蘇轼曾用“宂迫”描述公務繁忙(《答廖明略書》),明代李東陽亦以此詞表達事務纏身(《與李士常書》)。
同義詞與異體寫法
使用場景
多見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現代使用較少。通常用于形容工作、公務等需處理大量事務的情境。
需注意與發音相近的“洊迫”(連續逼迫)、“恇迫”(恐懼慌亂)等詞區分,避免混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蘇轼、李東陽等古籍原文。
宂迫(mǐn pò)是一個中文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宀和迫。它總共有6個筆畫。
宂迫一詞的來源尚不明确,但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它可能是出自《說文解字》。在繁體中文中,宂迫的寫法為「宂迫」。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宂迫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變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宂迫的寫法為「宓迫」。
以下是宂迫這個詞的例句:
1. 他面臨着宂迫的處境,必須迅速做出決策。
2. 在戰争的宂迫下,人們隻能選擇逃亡。
3. 時間的宂迫使得他不得不放棄一些計劃。
宂迫這個詞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如下:
組詞:宂迫不已、宂迫而行
近義詞:逼迫、催迫
反義詞:從容、悠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