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存恤的意思、存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存恤的解釋

(1) [caress;fondle;cherish;treasure]∶愛撫;愛惜

劉璋暗弱, 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三國志·諸葛亮傳》

(2) [relieve;succout]∶慰問救濟

詳細解釋

見“ 存恤 ”。


亦作“ 存卹 ”。慰撫;救濟。《史記·楚世家》:“ 平王 以詐弑兩王而自立,恐國人及諸侯叛之,乃施惠百姓。復 陳 蔡 之地而立其後如故,歸 鄭 之侵地。存恤國中,修政教。”《漢書·谷永傳》:“立春,遣使者循行風俗,宣布聖德,存卹孤寡,問民所苦。”《舊唐書·列女傳·楊三安妻》:“ 李 晝則力田,夜則紡緝,數年間葬舅姑及夫之叔姪兄弟者七喪,深為遠近所嗟尚。 太宗 聞而異之,賜帛二百段,遣州縣所在存恤之。” 宋 蘇轼 《相度準備赈濟第一狀》:“今來災傷及檢放秋稅次第,皆甚於去年,又緣連年災傷,民力愈耗,合倍加存卹。”《三國演義》第六三回:“ 西川 豪傑甚多,不可輕敵。於路戒約三軍,勿得擄掠百姓,以失民心。所到之處,并宜存恤,勿得恣逞鞭撻士卒。”《西湖佳話·葛嶺仙迹》:“但思賊本民也,洶洶而起者,不過迫於饑寒,有司不知存恤,復以催科酷虐之,使其不能生,便不畏死而作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存恤”是漢語中表示關懷、體恤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對他人處境給予深切同情與物質幫助。該詞由“存”與“恤”兩個語素複合而成:“存”本義為保存、撫慰,引申為關懷愛護;“恤”原指體察民情,後擴展為對弱勢群體的憐憫與救濟。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存恤”最早見于《漢書·文帝紀》“存問長老,恤孤寡”,特指統治者對百姓的體察與赈濟。《三國志》中“存恤理枉”更将詞義延伸至司法領域,強調對冤屈者的平反與撫慰。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如民政部門“存恤受災群衆”的公文表述,或媒體報道企業“存恤員工家庭”的社會責任實踐。

詞義辨析方面,《現代漢語詞典》指出“存恤”與“體恤”存在細微差異:前者側重物質救濟與制度性關懷,後者更強調情感層面的理解。例如“政府存恤災區”包含物資調配,“體恤下屬”則側重情感共鳴。這一區分在語言學著作《近義詞辨析詞典》中也有專題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

“存恤”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核心釋義

  1. 愛撫、體恤
    指對百姓或下屬的關懷與珍惜。例如《三國志·諸葛亮傳》提到“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強調統治者未能體恤民衆。此義項中,“存”有保留、顧念之意,“恤”則指同情憐憫。

  2. 救濟、撫慰
    多用于描述對困難群體的物質幫助或精神慰藉。如《三國演義》第六三回提到“所到之處,并宜存恤”,指軍隊應救濟百姓。


二、用法與例證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字義分解


通過綜合多來源分析,“存恤”既包含情感層面的關懷,也涉及實際救濟行為,常見于曆史文獻與政策表述。

别人正在浏覽...

版版邊亭嬖僮側席昌教叢擁竄徙堤障端慎惡意中傷發號吐令蕃宣妃匹豐産腹心疾該死公绶櫃上毫不經意好頭腦懷念锽锽昏闇降順剪迳僥靈計鬥負才結宇機籁舉石鎖開枱抗顔為師蚵蚾躨跜勞動生産率遼僻流射例外髦節沒要沒緊納寶扭撚撲奔鎗摐前男千千遷升棋子雀屏中選山窠少女聲利客松篁田井天物聽籬察壁頽倒危夐消仆歇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