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恤的意思、存恤的詳細解釋
存恤的解釋
(1) [caress;fondle;cherish;treasure]∶愛撫;愛惜
劉璋暗弱, 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三國志·諸葛亮傳》
(2) [relieve;succout]∶慰問救濟
詳細解釋
見“ 存恤 ”。
亦作“ 存卹 ”。慰撫;救濟。《史記·楚世家》:“ 平王 以詐弑兩王而自立,恐國人及諸侯叛之,乃施惠百姓。復 陳 蔡 之地而立其後如故,歸 鄭 之侵地。存恤國中,修政教。”《漢書·谷永傳》:“立春,遣使者循行風俗,宣布聖德,存卹孤寡,問民所苦。”《舊唐書·列女傳·楊三安妻》:“ 李 晝則力田,夜則紡緝,數年間葬舅姑及夫之叔姪兄弟者七喪,深為遠近所嗟尚。 太宗 聞而異之,賜帛二百段,遣州縣所在存恤之。” 宋 蘇轼 《相度準備赈濟第一狀》:“今來災傷及檢放秋稅次第,皆甚於去年,又緣連年災傷,民力愈耗,合倍加存卹。”《三國演義》第六三回:“ 西川 豪傑甚多,不可輕敵。於路戒約三軍,勿得擄掠百姓,以失民心。所到之處,并宜存恤,勿得恣逞鞭撻士卒。”《西湖佳話·葛嶺仙迹》:“但思賊本民也,洶洶而起者,不過迫於饑寒,有司不知存恤,復以催科酷虐之,使其不能生,便不畏死而作亂。”
詞語分解
- 存的解釋 存 ú 東西在那裡,人活着:存在。存亡。生存。 保留,留下:保存。留存。存照。存疑。去僞存真。 寄放:寄存。 停聚:存水。 懷有,懷着:存心。不存任何奢望。 亡去取 筆畫數:; 部首:子; 筆順編號
- 恤的解釋 恤 ù 對别人表同情,憐憫:恤刑(施刑慎重,不嚴刑以逼供)。體恤。 救濟:恤金。撫恤。 憂慮:恤恤(憂慮的樣子)。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存恤”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核心釋義
-
愛撫、體恤
指對百姓或下屬的關懷與珍惜。例如《三國志·諸葛亮傳》提到“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強調統治者未能體恤民衆。此義項中,“存”有保留、顧念之意,“恤”則指同情憐憫。
-
救濟、撫慰
多用于描述對困難群體的物質幫助或精神慰藉。如《三國演義》第六三回提到“所到之處,并宜存恤”,指軍隊應救濟百姓。
二、用法與例證
- 曆史文獻
《史記·楚世家》記載楚平王“存恤國中,修政教”,體現統治者通過救濟和善政鞏固民心。
- 古代政策
唐代曾對孝子賢孫“加存恤”,宋代蘇轼在赈災奏折中強調“倍加存恤”,均指向官方救濟措施。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字義分解
- 存:保留、顧念(如“存疑”“生存”)
- 恤:同情、救濟(如“體恤”“撫恤金”)
通過綜合多來源分析,“存恤”既包含情感層面的關懷,也涉及實際救濟行為,常見于曆史文獻與政策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存恤(cún xù)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關心、關懷、照顧。它的拆分部首是「⺍(丿)」與「心」,共有6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的繁體形式為「存恤」。在古時候,「存恤」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由「秀」的上部加上「恤」這個部分構成。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對每個員工都非常存恤,經常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情況。
與「存恤」相關的組詞包括「存心」(cún xīn,故意)、「存款」(cún kuǎn,存放錢財)等。近義詞可以包括「關懷」(guān huái,care)、「照顧」(zhào gù,take care of)等。反義詞可以包括「冷漠」(lěng mò,indifferent)、「忽視」(hū shì,neglect)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