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相的意思、遞相的詳細解釋
遞相的解釋
(1).輪流更換。《莊子·齊物論》:“其遞相為君臣乎。” 成玄英 疏:“其措情於上下而遞代為君臣乎。”
(2).猶互相。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點兒頭額,名為天炙,以厭疾。又以錦綵為眼明囊,遞相餉遺。”《西遊記》第五八回:“這兩個遞相揪住道:‘菩薩,這厮果然像弟子模樣。’”
詞語分解
- 遞的解釋 遞 (遞) ì 傳送,傳達:傳遞。投遞。遞送。遞交。遞眼色(以目示意)。呈遞國書。 順着次序:遞補。遞變。遞增。遞減。遞升。遞降(刵 )。 古代指驿車。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相的解釋 相 ā 交互,行為動作由雙方來:互相。相等。相同。相識。相傳(俷 )。相符。相繼。相間(刵 )。相形見绌。相得益彰(兩者互相配合,更加顯出雙方的長處)。 動作由一方來而有一定對象的:相信。相煩。相問。
專業解析
"遞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側重于交替、輪流、一個接一個地傳遞或更替。具體解釋如下:
-
核心釋義:
- 交替進行: 指事物或動作按照一定的次序、輪次相繼發生或進行,形成前後相接、循環往複的狀态。強調的是次序性和連續性。
- 相互傳遞: 指事物(如信息、物品、狀态等)在多個主體之間一個接一個地傳遞下去。
-
用法特征:
- 副詞性: 常作狀語,修飾動詞,表示動作進行的方式是依次、輪流、接連不斷地。
- 修飾對象: 多用于描述時間上相繼發生的事件、空間上依次排列的事物、或者職責、狀态等在主體間的輪換與傳遞。
- 古語色彩: 帶有明顯的文言色彩,現代漢語中更常用“依次”、“輪流”、“相繼”、“一個接一個”等詞語來表達類似意思。
-
文化内涵(尤其在佛教語境):
- 在佛教經典中,“遞相”常用來描述因果輪回、生死相續的過程。指衆生依據其業力,在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中一個接一個地、連續不斷地生死輪轉,無有止息。這種用法深刻體現了“遞相”所蘊含的連續、交替、傳遞的哲學意味。如佛經中常見“生死輪回,遞相倚托”、“遞相吞噉”等表述。
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 對“遞相”的解釋明确為“輪流;互相”。例如:“遞相更易”、“遞相傳授”。該詞典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具有極高的權威性。其釋義準确概括了該詞的核心含義。[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佛教經典(如《長阿含經》等): 在描述輪回、因果、衆生關系時,大量使用“遞相”一詞,用以表達生死、業報、依存關系的連續性與傳遞性。例如,《長阿含經》卷十:“爾時衆生,餘福盡故,從光音天命終,生空梵天中……展轉相愛,遞相敬重。” 佛教經典作為重要的哲學和文獻載體,為“遞相”在特定語境下的深層含義提供了重要佐證。[來源:佛教大藏經(如《長阿含經》、《增壹阿含經》等)]
“遞相”意指事物或動作按照次序交替進行、相互傳遞,強調連續性與輪替性。它既是描述客觀現象(如時間序列、空間排列、職責輪換)的詞彙,也在佛教哲學中被賦予描述生死輪回、因果相續的深刻内涵。其古語色彩濃厚,現代漢語中多用更通俗的同義詞替代。
(注:在佛教術語中,“遞相”常特指衆生在輪回中生死相續、互為因果的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遞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ì xiāng,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
輪流更換
指事物或角色按順序交替、更疊。例如《莊子·齊物論》中提到“其遞相為君臣乎”,成玄英注解為“遞代為君臣”,即君臣角色輪流更替。
-
互相
表示雙方或多方之間的交互關系。如南朝《荊楚歲時記》中記載“遞相饷遺”,指人們互相贈送物品。
二、詳細解釋與使用場景
- 交替性與互補性
常用于描述事物相繼發生或相互補充的關系,如自然現象、社會活動等。例如:“四季遞相更替,萬物循環不息”。
- 互動行為
強調雙向或多向的互動,如《西遊記》中“遞相揪住”形容角色互相拉扯的動作。
三、文獻例句
- 《莊子·齊物論》
“其遞相為君臣乎” —— 體現角色輪換的哲學思想。
- 《荊楚歲時記》
“又以錦彩為眼明囊,遞相饷遺” —— 描述民間互相饋贈的習俗。
四、總結
“遞相”既可指時間或空間上的交替(如季節輪換),也可指人際或事物間的互動(如互相幫助)。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常見于古典文獻及成語表達中。
别人正在浏覽...
灞陵包産報効邊饷編校荜撥不齒朝陵超穎赤地沖劑大行人大護答賽點額蹲身鵝羣帖剛狷更好規慮含殓皇初昈分穢匿昏定晨省角動量矯情飾詐角躍季候風禁獵繼天立極棘薪霁止矩步枸醬考期控帶連鬓胡子麥耞銘刻攀折抨劾怯餒情形侵尅散齊少主蛇精生可擦鼠苗暑熱私接通香木腿腕子外铄望梅花頑樸五英鹹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