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筐與筥的并稱。方形為筐,圓形為筥。亦泛指竹器。《詩·周頌·良耜》:“或來瞻女,載筐及筥。” 鄭玄 箋:“筐筥,所以盛黍也。”《左傳·隱公三年》:“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宋 蘇轼 《雨後行菜圃》詩:“霜根一蕃滋,風葉漸俯仰。未任筐筥載,已作杯盤想。”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塾議第十六》:“凡民以有易無,使市官平之,皆以稻、麥、百穀、竹、木、漆、陶、鐵、筐筥……鹽酒、筆楮使相當;其名田者賦於官亦用是。”
“筐筥”是古代常見的竹制容器,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筐筥”是古代生活與禮儀中的重要工具,形制差異體現了傳統器具分類的細緻性。需注意與其他竹器名稱(如簏、篚)的區分,避免混淆。
筐筥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筐子”或“簍子”。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如下:
拆分部首:箕(jī)
筆畫:筐(9畫),筥(12畫)
筐筥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中國的農村生活。它們都是一種用來裝載物品的容器工具。筐筥的形狀與用途在不同地區和不同時期可能有所差異,但基本都是用來收納、貯存或攜帶各種物品的。
在繁體漢字中,筐筥的寫法為窰籮,部分繁體字對“筐”字的寫法做了一些變化。
在古代漢字中,筐筥的寫法有時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這是因為隨着漢字的演變和發展,字形會有一些變化。然而,總體上來說,古代的筐筥與現代寫法非常相近。
以下是筐筥在句子中的例子:
1. 他用筐筥把菜市場購買的蔬菜帶回了家。
2. 農民将農作物裝在筐筥裡,運送到市場上出售。
與筐筥相關的組詞有:
1. 簍筐(lǒu kuāng):簍筐是一種具有編織網狀結構的木制或竹制容器,類似于筐筥,常用于攜帶和貯存物品。
2. 箬筥(ruò tǒng):箬筥是一種用竹子編織而成的筐子,常用于運輸農産品或瓜果。
近義詞:簍(lǒu)、籮(luó)
反義詞:袋(dài)、盒(h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