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絕妙之處。2.毫無出路的境況。
1.絕妙之處。《南史·範晔傳》:“吾於音樂,聽功不及自揮,但所精非雅聲為可恨,然至於一絶處,亦復何異邪。”
2.毫無出路的境況。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沉自己的船’還要在絕處求生。” 夏衍 《走險記》一:“我們像是絕路逢生,連這種場合必需的客氣話也不講一句。”
“絶處”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事物或技藝的精妙、獨特之處。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南史·範晔傳》提到:“然至於一絶處,亦復何異邪”,強調技藝或表現達到極緻時的獨特境界。
指陷入極端困境、無法找到解決辦法的狀态。現代語境中多用于形容危急或絕望的處境,例如:
《絶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極端、極度的地方。
《絶處》的拆分部首是纟(纟意為“纖維、線、繩子”),并且它有11個筆畫。
《絶處》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其解釋為“極遠的地方”。這個詞在古代主要用于形容物體的位置或程度。
繁體字形為:絕處。
在古代,漢字《絶處》的寫法有一些差異。其中最常見的古寫形式是:絶。它的字形相對簡化,較現代漢字有所不同。
1. 他走到了山的《絶處》,看到了壯麗的風景。 2. 她的痛苦無法言語,好似陷入了人生的《絶處》。
1. 絕境:指處于困難、危險的境地。 2. 絕對:指沒有例外、毫無疑義的。 3. 絕頂:指最高的地方或最高的程度。 4. 絕妙:指非常巧妙或美妙。
近義詞有:盡頭、頂峰、最極之處、無法超越之地。
反義詞有:起點、起源、開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