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子监的意思、国子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子监的解释

[the Imperial College,the highes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 feudal China] 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详细解释

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 隋 、 唐 、 宋 、 元 、 明 、 清 ,称国子监。 晋 称国子学, 北齐 称国子寺。 清 末改革学制,自 光绪 三十二年起设学部,国子监并入学部。参见“ 国学 ”、“ 太学 ”、“ 国子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和中央官学,具有教育行政与教学双重职能。其名称释义如下:

一、字义解析

  1. 国:指国家、朝廷,《说文解字》释为“邦也”,象征中央政权。
  2. 子:本义为“人”,此处特指贵族子弟与经选拔的精英学子。
  3. 监(jiàn):取“监察、管理”之意,《康熙字典》注“领也”,体现其监管全国教育的职能。

二、历史沿革与职能

始设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初名“国子寺”,唐贞观年间改制为国子监,隶属礼部。核心职能包括:

  1. 教学中心: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教授儒家经典(如《五经》),生徒为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及科举优异者。
  2. 教育管理:制定学规、考核生徒、任命学官,并监管地方官学(如府学、州学)。
  3. 科举关联:生徒可经监内考试直接获科举资格,成为官员选拔的重要渠道。

三、地位与影响

作为古代教育体系的顶点,国子监直接服务于皇权,其祭酒(最高长官)多为当世大儒。明代迁都北京后设“北监”(北京国子监)与“南监”(南京国子监),现存北京国子监遗址(成贤街)为重要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国古代“政教合一”的教育传统。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国子监"词条释义)
  2. 周予同. 《中国学校制度》[M]. 商务印书馆, 1933. (隋唐教育制度章节)
  3. 李国钧. 《中国教育制度通史》[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明清官学体系分析)
  4. 北京国子监博物馆官网. 机构历史介绍 [EB/OL]. http://www.kmgzj.com/ (官方文化遗产平台)
  5. 《明史·职官志二》[DB/OL].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https://ctext.org (原始史料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和核心教育管理机构,其含义与职能可综合以下要点解析:

一、基本定义与职能

  1. 双重属性
    国子监既是国家最高学府(类似现代顶尖大学),又是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类似教育部)。元、明、清三代将其称为“太学”或“国学”,兼具教学与管理职能。

  2. 教育范围
    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学科(唐代为六学),主要招收贵族、官僚子弟,也吸纳少数平民及外国留学生。

二、历史演变

三、学生与影响

四、现状与发音

如需进一步了解建筑细节或历史事件,可参考北京市政府官网或权威百科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艾孀白舍人行诗图北皿避禄鬓影孛戾差拟迟慢出班出就外傅绌约大处着眼对掌废帝飞五凤笛分巡道钢鏰刚梗管子好便似横笛横眸花杵幻灯片火号货郎甲等见缝插针捷克人戒世俊人骏异乐观两面印凌替柳亸花娇礼飨民表奴隶主义破门而入前鱼诮辱清韵秋侠入格勝負兵家之常申许十世单传使嗾疏嬾桃花潭水题牌伪让闲介陷瑕弦轸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