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曠而荒蕪。 漢 袁康 《越絕書·内傳陳成恒》:“昔者 吳王 分其人民之衆,以殘伐吾邦,殺敗吾民,圖吾百姓,夷吾宗廟,邦為空棘,身為魚鼈餌。”
“空棘”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形容事物空洞、無實質内容
由“空”(無内容)和“棘”(荊棘,象征刺或阻礙)組合而成,多用于批評言辭、行為缺乏實際意義。例如:“他的建議看似詳細,實則空棘,難以落實。”
描述環境空曠荒蕪
源自漢代文獻《越絕書·内傳陳成恒》:“邦為空棘,身為魚鼈餌”,指國家因戰亂變得荒蕪破敗。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越絕書》等文獻原文。
《空棘》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物體内部或表面上具有尖銳、空洞的刺。
《空棘》的部首是木,表示與木材相關。它的拆分字形是“穴”和“朿”,其中“穴”表示洞穴,“朿”表示植物樹枝的尖端。
這個詞的筆畫數為10畫。
《空棘》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源自《世說新語》中的一句話:“孫和台之忘象,唯人有以空棘病之。”
在繁體字中,空棘可以寫作「空枅」。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例如,空可以寫作「虍豆」,棘可以寫作「朿柳示」。
1. 踩上了空棘,他不禁痛苦地哀歎起來。
2. 小狗被空棘刺傷了爪子,疼得嗚嗚直叫。
1. 空洞:指内部空無一物。
2. 棘手:指問題或任務非常困難或麻煩。
3. 空蕩:表示内部空無一物,沒有人或聲音。
1. 刺:指銳利的物體插進物體内部。
2. 針:指細長尖銳的物體。
平滑:與空棘相對,表示物體表面光滑,沒有突起或凹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