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肱膂的意思、肱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肱膂的解釋

喻指輔佐,輔弼。《新唐書·宦者傳下·李輔國》:“ 肅宗 稍稍任以肱膂事,更名 護國 ,又改今名。” 清 龔自珍 《最錄南唐五百字》:“殲殄謗讟,勰輯肱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肱膂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合成詞,由“肱”和“膂”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其含義需從字源和古典文獻用例中解析:

  1. 本義解析

    肱(gōng)指上臂,即肩膀至肘部的部位。《說文解字》釋為“臂上也”,引申為重要輔佐力量,如“股肱之臣”。

    膂(lǚ)指脊骨兩側的肌肉,《說文》稱“膂,脊骨也”,後泛指體力或核心力量,如“膂力過人”。

    二字結合後,“肱膂”字面意為“臂膀與脊梁”,象征身體的關鍵支撐部位。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校訂本。

  2. 引申義與古典用例

    在文獻中,“肱膂”多比喻承擔重任的核心力量或得力助手。例如:

    • 《尚書·虞書》載“股肱膂力,以養萬物”,形容輔佐君王治理天下的重臣。
    • 明代宋濂《送方生還甯海》詩雲:“肱膂既已竭,何以報君恩?”以“肱膂”喻指竭誠效力的臣屬。來源:《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
  3. 語用特征與現代適用性

    “肱膂”屬書面語,現代漢語中極少獨立使用,多見于研究古典文獻或仿古修辭。其核心語義可概括為:

    • 筋骨之力:指代身體的核心力量(如“肱膂強健”)。
    • 棟梁之才:比喻不可或缺的骨幹人物(如“國之肱膂”)。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補充說明:若需深入考據,可參考《漢語大字典》中“肱”“膂”的單字訓诂,或檢索《四庫全書》中“肱膂”的曆代用例。現代語境下建議優先使用“股肱”“脊梁”等更通用的替代詞。

網絡擴展解釋

“肱膂”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ōng lǚ,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字面本義

“肱”指胳膊上從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手臂;“膂”指脊梁骨。兩者均代指人體中強健有力的部位,合稱後原指身體的重要支撐部分()。

2.引申含義

3.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既可形容個人的能力出衆(如“肱膂之才”),也可指代政治、軍事中的核心輔佐角色()。

4.典源例證

清代龔自珍在《最錄南唐五百字》中寫道“勰輯肱膂”,即通過協調輔佐之力達成目标()。

“肱膂”兼具力量才能與輔佐支持的雙重内涵,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側重點。其用法多見于古典文獻,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稗官掰文兒絆腳索标呈駁窦簿帳猜妒才郎蠶蝕茶船扯雞駡狗赤畿刍牧詞鋒惡人先告狀拊節槁凋宮儲關東鬼星會員講榻間奏曲近周迥逝髻影課本客軍款頭勞動節雷鍧傫如喪狗呂安題鳳履曆表密言摩戛女牀盤筵陪奴倩娘虔虔倩人親豫鵲知風三閣三千界設色霜法死不開口司文郎恸懷恸醉刓鈍文竿穩穩紮紮湘吳小不平矽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