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驕矜自負。《三國志·吳志·陸遜傳》:“當禦 備 時,諸将軍或是 孫策 時舊将,或公室貴戚,各自矜恃,不相聽從。”
“矜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分析詳細解釋:
“矜恃”意為驕矜自負,即因自大或倚仗某種優勢而表現出傲慢态度。其中,“矜”指自尊、自誇,“恃”指依賴或憑借,組合後強調因自身條件(如身份、資曆等)産生優越感。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吳志·陸遜傳》:
“當禦備時,諸将軍或是孫策時舊将,或公室貴戚,各自矜恃,不相聽從。”
這裡描述孫權舊部因資曆或地位而自負,導緻内部不團結。
現代漢語中,“矜恃”使用較少,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需注意與“矜持”區分:後者指言行謹慎克制,屬褒義或中性詞,而“矜恃”含貶義。
“矜恃”一詞生動展現了因自恃優勢産生的傲慢态度,其典型用例來自《三國志》,現代使用需結合語境避免歧義。
矜恃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自負、自慢自滿、驕傲自大的心态或行為。
矜恃的部首是矢,并且筆畫數為12。
矜恃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其中“矜”表示自豪自滿,而“恃”意指依賴、依仗。這個詞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人們對自己地位或成就的自負。
矜恃的繁體寫法為“矜恃”。
在古代,矜恃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由于文字演變和繁簡體字的差異,具體古代寫法不一定與現代相同。
他矜恃的态度讓周圍的人感到非常厭煩。
矜情、自矜、驕矜、矜貴、矜持
自負、自大、驕傲、得意、自滿
謙虛、謙遜、自謙、謙虛謹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