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羁遲的意思、羁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羁遲的解釋

淹留耽擱。 明 湯顯祖 《南柯記·卧轍》:“公主久行,本爵難以羈遲,告辭了。”《西遊記》第三六回:“他若留你,我就出來奉請;若不留你,我卻不敢羈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羁遲”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 chí,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源拆解

    • “羁”:原指拴住馬匹的繩索(如馬籠頭),引申為束縛、限制。
    • “遲”:形容行動遲緩、拖延。
      組合後,字面意為“因受束縛而行動延遲”。
  2. 核心意義
    指因外界限制或事務纏身導緻行動受阻或耽擱,無法自由行動或按時完成某事。


二、詳細解釋與用法

  1. 文學語境中的用例

    • 明代湯顯祖《南柯記》中提到“本爵難以羁遲”,指因公務滞留無法脫身。
    • 《西遊記》第三六回中,用“不敢羁遲”表示不願因耽擱而誤事。
  2.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羁絆、耽擱、滞留、拖延。
    • 反義詞:自由、迅捷、利落。

三、現代應用與延伸

  1. 適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表達,描述因客觀限制(如事務、責任)或主觀猶豫導緻的行動延遲。
    例句:因疫情羁遲,他未能按時歸國。

  2. 注意事項

    • 部分詞典(如滬江詞典)标注其為古漢語詞彙,現代口語中使用較少。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引申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羁遲

《羁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被束縛、拖延等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羁遲》的第一個字是“羁”,它由羊字旁和系旁組成,拆分後的部首是“⺶”和“糸”,總共有7畫。第二個字是“遲”,它由辶(辵)和尺組成,拆分後的部首是“⻌”和“尺”,總共有8畫。

來源和繁體

《羁遲》一詞最早出現在《古文尚書》中,具有古代文獻的曆史來源。在繁體字中,“羁”和“遲”分别為“羈”和“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經曆了多次演變。《羁遲》一詞古時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但其字義仍然相似。

例句

1. 他對于職場的進展感到羁遲,一直沒有得到提升的機會。

2. 彼得的創業計劃因為資金問題而羁遲了。

組詞

羁絆、遲緩、遷遲、羁系,羁糜等

近義詞

羁束、束縛、延遲、拖延

反義詞

自由、解放、及時、迅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