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胄的意思、国胄的详细解释
国胄的解释
帝王或贵族的子弟。 晋 潘岳 《闲居赋》:“右延国胄,左纳良逸。”《晋书·慕容廆载记》:“ 平原 刘讚 儒学该通,引为东庠祭酒,其世子 皝 率国胄束脩受业焉。”《旧唐书·太宗纪下》:“詔以 左丘明 ……等二十一人,代用其书,垂於国胄,自今有事於太学,并命配享 宣尼 庙堂。”
词语分解
- 国的解释 国 (國) 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国土。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a.国家的宝物;
- 胄的解释 胄 ò 盔,古代战士戴的帽子:甲胄(甲衣和头盔)。介胄(“介”,甲衣)。 帝王或贵族的子孙:贵胄。胄裔。胄子(古代帝王和贵族的长子,都要进入国学学习,后亦泛称国子学生)。 笔画数:; 部首:月; 笔
专业解析
“国胄”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帝王或贵族的子孙后代,尤其强调其高贵的出身和世系。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国胄”指帝王的后裔或贵族子弟。“国”在此指国家、王室,“胄”本义指头盔,引申为帝王或贵族的后裔。该词强调其出身于统治阶层或显赫家族的血脉传承。
-
语源与字义解析:
- 国 (guó): 本义指疆域、地域,引申指国家、邦国,特指最高统治者的家族或王朝。在“国胄”中,“国”指代帝王之家或最高统治阶层。
- 胄 (zhòu): 主要有两个含义:
- 古代战士作战时戴的头盔。 如“甲胄”。
- 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这是“胄”的引申义,取其“保护、延续”之意,指代能够继承家族地位和血脉的人。在“国胄”中,取此义项。
- 因此,“国胄”二字结合,字面意为“国家的后代”或“王室的后裔”,特指具有帝王或高级贵族血统的人。
-
文献例证: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使用。例如,《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九》中记载:“(司马)冏拥众百万,……挟天子而令诸侯,……国胄姻亲,莫非名望。” 这里的“国胄”即指与皇室有血缘关系的宗室贵族成员。
-
相关词汇与辨析:
- 近义词: 宗室、皇族、贵胄、王孙、帝胄、天潢贵胄。
- 辨析:
- “宗室”更侧重于与皇帝同宗同姓的皇族成员。
- “贵胄”泛指贵族子弟,范围可能比“国胄”更广,但“国胄”更强调与国家最高统治权(皇权)的直接血缘联系。
- “帝胄”与“国胄”意义非常接近,常可互换,均指皇帝的后代。
“国胄”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专指帝王或最高统治阶层的子孙后代,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血统、世系和贵族身份的重视。其含义清晰,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社会结构中的特定人群。
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1986). 汉语大词典 (Vol. 3, p. 639). 上海辞书出版社. (权威词典释义与书证)
- 许慎 (撰); 段玉裁 (注). (1981). 说文解字注 (胄字条). 上海古籍出版社. (字源解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古代汉语词典 (第2版). 商务印书馆. (字义、词义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
“国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uó zhòu(注意“胄”不读作“zhōu”),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基本解释
“国胄”指帝王或贵族的子弟,强调其出身的高贵与家族背景。例如:
- 晋代潘岳《闲居赋》提到“右延国胄,左纳良逸”,意为招揽贵族子弟与贤才。
- 《晋书·慕容廆载记》记载慕容皝“率国胄束脩受业”,即带领贵族子弟拜师求学。
构词与字义
- 国:指国家,象征权力与地位。
- 胄:本义为“后代子孙”,如《说文解字》解释“胄,胤也”(后代血脉)。在“国胄”中特指贵族后裔,而非“头盔”之意(此义项对应另一个同形字“冑”)。
常见用法
-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皇室、世家子弟的教育或身份,如《旧唐书》提及“垂于国胄”,指将经典传授给贵族后代。
- 现代引申:偶尔用于比喻出身显赫或家世优越的人,但此用法较为罕见。
常见误区
- 误读:因“胄”与“冑”字形相近,易混淆读音和含义。“冑”读作“zhòu”,指头盔;“胄”则指后裔。
- 误释:部分非权威来源(如)将其解释为“国家英才”,但缺乏文献依据,应为错误引申。
“国胄”是典型的古汉语词汇,专指古代帝王或贵族家庭的子弟,强调血统与身份的高贵。使用时可结合具体语境,注意与同形字的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
备藏辩事博闻辩言不服气怅望长心赤胫冲澹大开方便之门的对联蹈矩循彟風序俘纍瓜饮骨化风成过头话海寰海棠果汗洽股栗黑滋滋何谓慌乱浆壶降榻骄黠甲子境界荆棘满途九世仇巨丽居庸关凯安口戏括籍隶草黎玄逻楂儿缪缪暮途年上牵顾諐尤齐格楞峥轻弓勤精遒华稔转乳狗上丹田上盗赏灯生产力生品豕祸太昊提花图谱枉棹五杀獮猴舞席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