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席談經的意思、奪席談經的詳細解釋
奪席談經的解釋
奪:強取;席:席位。比喻在辯論中壓倒衆人。
詞語分解
- 奪席的解釋 《後漢書·儒林傳上·戴憑》:“正旦朝賀,百僚畢會,帝令羣臣能説經者更相難詰,義有不通,輒奪其席,以益通者。 憑 遂重坐五十餘席。故京師為之語曰:‘解經不窮 戴侍中 。’”後因謂成就超過他人為“奪席”。
- 談經的解釋 .談論儒家經義。《宋史·曾幾傳》:“ 幾 獨從之,談經論事,與之合。”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九:“談經忘卻三公貴,隻作 先秦 伏勝 看。”.講說佛經;念經。《北宮詞紀·沉醉東風·僧犯奸得
網絡擴展解釋
“奪席談經”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釋義
- 本義:指在講經辯難中,辯勝者奪取他人的坐席。源自《後漢書·戴憑傳》中戴憑在辯論中連勝衆人、赢得五十餘席的典故。
- 引申義:比喻在公開辯論或學術讨論中見解高明、壓倒衆人,也泛指才能出衆、超越同輩。
出處
- 出自南朝·宋·範晔《後漢書·戴憑傳》。東漢光武帝時期,戴憑因精通經學,在群臣辯難中屢次獲勝,最終獨占五十餘席。
用法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義,多用于形容學識或辯才出衆。
- 示例:柳亞子《感事呈毛主席》詩中曾化用此典,贊頌才華超群者。
近義/相關表達
補充說明
- 成語結構為并列式(奪席+談經),讀音為duó xí tán jīng,注意“席”不讀輕聲。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背景或文學用例,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相關詩詞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奪席談經》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強行将别人的座位奪過來并談論經書。它可以拆分成奪(部首: 大)+席(部首: 工)+談(部首: 讠、谷),共有10個筆畫。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化底蘊,傳說中有一個名叫魯班的木匠非常聰明,他在一次座談會上奪過了皇帝的座位,并談論了一些重要的經書。因此,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别人用非正當手段奪取權力或位置,然後談論自己不懂的東西。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奪席談經」。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也有所不同,但大緻相似。
例句:他早晨奪席談經,高談闊論,卻并沒有真正的知識。
一些相關的詞彙包括奪取(近義詞)、讓座(反義詞),它們可以與《奪席談經》一起使用,以更豐富語言表達的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