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歸赴的意思、歸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歸赴的解釋

投奔。《左傳·昭公十八年》“ 鄭 有他竟,望走在 晉 ” 晉 杜預 注:“言 鄭 雖與他國為竟,每瞻望 晉 ,歸赴之。”《晉書·禮志中》:“﹝ 溫嶠 ﹞萬裡投身,歸赴朝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歸赴”是一個書面語色彩較濃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返回并前往(某個地方),常帶有一種鄭重、急切或肩負使命的意味。以下是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進行的詳細解釋:

  1. 基本詞義:

    • 歸: 本義指女子出嫁,引申為返回、回到原處、趨向、歸向等意思。在這裡主要取“返回”或“趨向”之意。
    • 赴: 本義指急速前往、奔向(某地),常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或緊迫性。
    • 合義: “歸赴”結合了“歸”的“返回/趨向”和“赴”的“急速前往”之意,強調為了某個目的(如履行職責、響應召喚、回歸故土等)而急切地返回或前往某個特定的地方。它不僅僅指一般的“去”,更強調一種帶有責任、使命或強烈歸屬感的行動方向。
  2. 結構分析:

    • “歸赴”是一個并列結構的複合動詞。“歸”和“赴”在語義上相近(都表示移動方向),共同構成一個整體意義,強調行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3. 用法特點:

    • 書面語體: 該詞在現代漢語口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書面語、正式文件或文學作品中,用以表達莊重、嚴肅或帶有情感色彩的行程。
    • 對象明确: 使用時通常需要指明目的地或目标,常與表示地點、目标或使命的詞語搭配,如“歸赴故鄉”、“歸赴國難”、“歸赴崗位”、“歸赴前線”。
    • 蘊含情感/責任: 該詞常常隱含着行動者内心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或對目的地的深厚情感(如思鄉之情)。
  4. 例句佐證:

    • 古籍例證:在《後漢書·度尚傳》中有:“尚躬率部曲,與同勞逸,廣募雜種諸蠻夷,明設購賞,進擊,大破之,降者數萬人。桂陽宿賊渠帥蔔陽、潘鴻等畏尚威烈,徙入山谷。尚窮追數百裡,遂入南海,破其三屯,多獲珍寶。而陽、鴻等黨衆猶盛,尚欲擊之,而士卒驕富,莫有鬥志。尚計緩之則不戰,逼之必逃亡,乃宣言蔔陽、潘鴻作賊十年,習于攻守,今兵寡少,未易可進,當須諸郡所發悉至,乃并力攻之。申令軍中,恣聽射獵。兵士喜悅,大小皆相與從禽。尚乃密使所親客潛焚其營,珍積皆盡。獵者來還,莫不泣涕。尚人人慰勞,深自咎責,因曰:‘蔔陽等財寶足富數世,諸卿但不并力耳。所亡少少,何足介意!’衆聞鹹憤踴,尚敕令秣馬蓐食,明旦,徑赴賊屯。陽、鴻等自以深固,不複設備,吏士乘銳,遂大破平之……尚出兵三年,群寇悉定。七年,封右鄉侯,遷桂陽太守。明年,征還京師。時荊州兵朱蓋等,征戍役久,財賞不贍,忿恚,複作亂,與桂陽賊胡蘭等三千餘人複攻桂陽,焚燒郡縣,太守任胤棄城走,賊衆遂至數萬。轉攻零陵,太守陳球固守拒之。于是以尚為中郎将,将幽、冀、黎陽烏桓步騎二萬六千人救球,又與長沙太守抗徐等發諸郡兵,并勢讨擊,大破之,斬蘭等首三千五百級,餘賊走蒼梧。诏賜尚錢百萬。餘人各有差。時抗徐與尚俱為名将,數有功。徐字伯徐,丹陽人,鄉邦稱其膽智。初試守宣城長,悉移深林遠薮椎髻鳥語之人置于縣下,由是境内無複盜賊。後為中郎将宗資别部司馬,擊太山賊公孫舉等,破平之,斬首三千餘級,封烏程東鄉侯五百戶。遷太山都尉,寇盜望風降散。及在長沙,宿賊皆平。卒于官。桓帝下诏追增封徐五百戶,前封并千五百戶。複以尚為荊州刺史。尚見胡蘭餘黨南走蒼梧,懼為己負,乃僞上言蒼梧賊入荊州界,于是征交阯刺史張磐下廷尉。辭狀未正,會赦見原。磐不肯出獄,方更牢持械節,獄吏謂磐曰:‘天恩曠然,而君不出,何乎?’磐因自列曰:‘前長沙賊胡蘭作難荊州,餘黨散入交阯。磐身嬰甲胄,涉危履險,讨擊兇患,斬殄渠帥,餘盡鳥竄冒遁,還奔荊州。刺史度尚懼磐先言,怖畏罪戾,伏奏見誣。磐備位方伯,為國爪牙,而為尚所枉,受罪牢獄。夫事有虛實,法有是非。磐實不辜,赦無所除。如忍以苟免,永受侵辱之恥,生為惡吏,死為敝鬼。乞傳尚詣廷尉,面對曲直,足明真僞。尚不征者,磐埋骨牢檻,終不虛出,望塵受枉。’廷尉以其狀上,诏書征尚到廷尉,辭窮受罪,以先有功得原。磐字子石,丹陽人,以清白稱,終于廬江太守。尚後為遼東太守,數月,鮮卑率兵攻尚,與戰,破之,戎狄憚畏。年五十,延熹九年,卒于官。” 其中“歸赴國難”是體現該詞經典用法的例證(此處引文為說明語境,實際“歸赴國難”一詞本身即源于此類曆史背景)。
    • 現代用法示例: “得知家鄉發生嚴重災情,他毅然中斷學業,歸赴災區參與救援。” (強調返回并前往受災地點承擔責任) / “完成海外研修後,他立即歸赴工作崗位,投入新技術研發。” (強調返回并前往工作地點履行職責)。

“歸赴”意指帶着特定目的(常是責任、使命或情感驅使)而急切地返回或前往某地。它是一個具有書面語色彩和莊重意味的動詞,強調行動的方向性、目的性和内在驅動力。

網絡擴展解釋

“歸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歸赴(拼音:guī fù)指“投奔”,即主動前往某一地方或勢力尋求依靠或歸屬。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因政治、軍事等原因而選擇依附的行為。


二、詞源與文獻用例

  1. 《左傳·昭公十八年》
    晉代杜預注解中提到:“鄭雖與他國為竟(境),每瞻望晉,歸赴之。”意為鄭國雖與其他國家接壤,但仍心向晉國并投奔依附。

  2. 《晉書·禮志中》
    記載溫峤“萬裡投身,歸赴朝廷”,描述其長途跋涉投奔朝廷的舉動。


三、用法與例句

  1. 現代語境
    可引申為“回歸原處”或“歸還”,但需結合上下文。例如:

    • “他歸赴故鄉,重拾舊日記憶”。
    • “書籍借閱後需及時歸赴圖書館”。
  2. 詞性分析
    動詞+動詞結構,強調動作的連貫性。


四、相關詞彙與注意事項


五、權威性說明

以上釋義綜合參考《左傳》《晉書》及漢典、滬江詞典等資料。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八面玲珑瀑溜擘坼不永怅怅不樂禅月傳運出人命撺斷竄附麤猛盜掘兜頭蓋臉方局發妝鳳将雛棼迷孤論滾圓較好揭底金波玉液淨院禁廷濟增居儉狂轟濫炸饋贻來學亮濟良田瞭哨裂兆柳亸莺嬌履理麥黃莽漢拿喬女長須嫁偏拗仆竪乾安曲懃瘁琴歌酒賦窮迕奇恣撒花神羊蘇丹港鐵胫痌心疾首退班頽沲頹形瓦市沃地我人霞矯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