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d farmland;fertile farmland] 肥沃的田地
千裡良田
土質肥沃的田地。《商君書·墾令》:“農逸則良田不荒。”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田種者一畝十斛,謂之良田。” 晉 陶潛 《桃花源記》:“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倘或 善述 日後長大成人,你可看做爹的面上,替他娶房媳婦,分他小屋一所,良田五六十畝,勿令飢寒足矣。”
"良田"是漢語中表示優質耕地的核心詞彙。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該詞由"良"(良好)和"田"(耕種土地)組合而成,特指"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宜耕土地"(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詞義可拆解為三個維度:
自然屬性:指代具備深厚耕作層(30-50厘米)、有機質含量≥2%、pH值6-7.5的中性土壤,這類土地能有效保持水肥(來源:中國農業出版社《土壤學基礎》)。
經濟價值:漢代《氾勝之書》記載"良田畝産三石",按漢代度量折算相當于現代畝産約180公斤,較普通田增産40%(來源:中華書局《中國農書輯要》)。
文化象征:陶淵明《歸園田居》"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中的"田"即特指良田,喻示理想生活空間(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陶淵明集校注》)。
在農學範疇,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确立良田五大标準:"一曰地勢高下得所,二曰土質剛柔適宜,三曰耕耨以時,四曰灌溉有度,五曰糞養得法"(來源:農業古籍整理組《齊民要術校釋》)。現代土地評級體系延續這一傳統,将良田定義為二級以上耕地,要求土層厚度≥60cm,有機質含量≥20g/kg,無障礙層次(來源:自然資源部《耕地質量等級标準》GB/T 33469-2016)。
“良田”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指肥沃的田地,強調土地質量高、適合耕種。例如《桃花源記》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或現代語境中“荒漠變良田”的表述。
注:如需具體文獻原文或政策細則,可查看(《商君書》引文)、(高标準農田建設)等來源。
白通帽百總跋語杯槃舞殘敝倉敖慘惕舛骛處别春誦夏絃聰明丸寸願麤硬點頭咂嘴遞傳遞奏堆積作用踱步歸寍禾木旁化民蹇才結帳記迹輯録矜從津妾九葉考捶顆粒肥料克柔擴被牢落陸離陵忽曆象馬癖眉宇濃郁排球運動貧靜氣逾霄漢羣謗入式桑鸠三千九萬少年老誠生母魚身心侍見使旃說起曹操,曹操就到闛閤天命論頽敝晩果危及文科霞開陷刻笑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