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來學的意思、來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來學的解釋

(1).前來就學。《禮記·曲禮上》:“禮聞來學,不聞往教。” 孔穎達 疏:“禮聞來學者,凡學之法,當就其師處,北面伏膺;不聞往教者,不可以屈師親來。” 宋 陳師道 《昌樂縣君劉氏墓銘》:“夫人一子 衍 也來學,故其葬不以銘屬人。”

(2).後來的學者。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所以繼往聖,開來學,其功反有賢於 堯 舜 者。” 明 宋濂 《<日損齋筆記>序》:“疏通其晦塞者,其為來學寤疑辨惑之助,而功不既多矣乎!” 嚴複 《譯<天演論>自序》:“夫如是,則雖有故訓疏義之勤,而于古人詔示來學之旨,愈益晦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來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語境來理解,主要包含以下釋義:

  1. 基本釋義:前來學習;後學

    • 核心含義: 指前來求學的人,或作為後輩學子對前輩學者的謙稱。
    • 示例: “先生德高望重,來學無不敬仰。” (這裡的“來學”指前來向先生學習的學生們)。
    • 來源依據: 此釋義源于古代典籍,如《孟子·離婁上》:“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為方員平直,不可勝用也;既竭耳力焉,繼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勝用也;既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衆也。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義,小人犯刑,國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田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詩》曰:‘天之方蹶,無然洩洩。’洩洩猶沓沓也。事君無義,進退無禮,言則非先王之道者,猶沓沓也。故曰:責難于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其中雖未直接出現“來學”一詞,但“下無學”等語境體現了學習與傳承的概念,後世常用“來學”指後生學子。更直接的用法可見于後世注釋和文集中對求學者的稱呼。
  2. 古義引申:未來的學者;後世的學者

    • 核心含義: 指将來或後世的求學者、研究者。
    • 示例: “著書立說,以俟來學。” (意思是著書立說,等待後世的學者來研究學習)。
    • 來源依據: 此用法體現了對知識傳承的期許。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等著作的序言或論述中常隱含此意,強調為後世學者提供學習材料。
  3. 現代漢語中的理解:

    • 作為短語: “來” + “學” 構成連動短語,表示“前來學習”的動作。
    • 示例: “他明天來學鋼琴。” (這裡的“來學”是兩個動詞連用)。
    • 作為詞彙: 在現代漢語中,“來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合成詞使用頻率較低,其古義(指後學、求學者)在特定書面語或學術語境中仍有保留,但不如古代常見。現代更常用“學生”、“後學”、“求學者”等詞。
    • 來源依據: 現代漢語工具書如《現代漢語詞典》主要收錄其作為短語的用法,其獨立成詞的古代含義雖被承認,但标注為書面語或古語詞。

“來學”的核心含義源于古代,主要指前來求學的人(後學、學生) 或未來的學者,帶有尊敬或謙遜的意味。在現代漢語中,它更常被視為“來”和“學”兩個動詞組成的連動短語(前來學習),其作為獨立名詞指代“後學”的用法多見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理解該詞需結合其曆史淵源和現代使用習慣。

網絡擴展解釋

“來學”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1. 前來就學
    指學生主動前往老師處求學。這一用法源自《禮記·曲禮上》的“禮聞來學,不聞往教”,強調尊師重道的傳統禮儀,即學生應親自到師門受教,而非老師主動前往學生處。例如宋代陳師道在墓志銘中寫道:“夫人一子衍也來學”,即描述其子前往求學的行為。

  2. 後來的學者
    指代後輩學人或繼承學術傳統的人。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提到“繼往聖,開來學”,意為繼承先賢思想并為後世學者開辟道路。明代宋濂也以此詞指代後學,強調學術傳承的重要性。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鸨妓不佞不自意曹郎持家持續賜福挫北殂夭倒撚子彫衰丢卦鬥艶發放犯的上飛幕鳳翎婦孺趕工蛤棃過午橫度黃精祭醊擴澹落兒立刀凜承驎駒麪雪鬧吖吖内大臣排教企崇晴波七言器制驅策群蟻潰堤沙包肚捎腳折秤石渠十頭添撇師徒雙簧管雖休勿休素客田仔統購統銷痛杖刓弊晚婆汙池無佗膴膴相煎何急向日消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