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肥沃的土地。《淮南子·修務訓》:“夫瘠地之民多有心者,勞也;沃地之民多不才者,饒也。”
(2).以水澆洗地面。 北齊 劉晝 《新論·遇不遇》:“鴟堕腐鼠,非 虞氏 之慢;缾水沃地,非 射姑 之穢。”
"沃地"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明确農業指向的複合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的釋義,"沃"作動詞時指灌溉行為,作形容詞描述土地肥美狀态;"地"則指可供耕作的土地區域。二者組合構成的"沃地",特指具備自然肥力或經過人工改良的優質耕地,常見于農耕文明相關的文獻記載。
該詞彙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中延伸出兩層含義:一是指水利灌溉系統完善的農耕區,如《漢書·溝洫志》記載的"泾水一石,其泥數鬥,且溉且糞,長我禾黍"所述區域;二是指未經開墾但自然條件優越的可耕地,常見于古代地理志對未開發盆地的描述。
與近義詞"良田"相比,"沃地"更強調土地的自然禀賦,而"良田"側重于經過人工培育後的耕作效果,這種語義差異在《古代漢語詞彙學》(中華書局,2009)中有詳細辨析。現代農學研究中,該詞常與"土壤有機質含量≥3%"的技術指标相關聯,見于《中國土壤分類系統》(科學出版社,2018)對高産田的定義标準。
“沃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沃地”指土地肥沃、富饒的地方,由“沃”(意為土壤肥力高)和“地”(地方)組成。例如:“平度大花生主要分布在肥沃地區”。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源或擴展用法,可查閱《淮南子》《新論》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半死辣活苞藏禍心本奏鼻針赪蟞逞肆刺客丹诏虭蟟調署遞禀斷肢(指)再植二十四番花信風急浪高風鑾公丁弓鞋官婢嗐頭漢旅哄犯後首華貫誨誘昏愦郊丘焦子驚魄金田起義計日可期救滅瘠亡句廉闊步高談勞思買休賣休蠻猓馬行媚柔門蔭描繪妙絶時人民保于信齊肅鳅鰕羣僚人日鳥賞臉聖城剩遺食貨雙重性算家特為陀羅骠枉用心機微踐毋庸置疑鄉收鮮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