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菰米煮成的飯。《淮南子·诠言訓》:“心有憂者,筐牀衽席弗能安也,菰飯犓牛弗能甘也。” 唐 陸龜蒙 《江南秋懷寄華陽山人》詩:“野饋誇菰飯,江商賈蔗餳。”
“菰飯”指用菰米煮成的飯,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傳統主食。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原料
菰飯的原料是菰米(又稱雕胡米),來源于禾本科植物菰的種子。菰米外形細長,顔色偏黑褐,煮熟後口感香糯,曾是古代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曆史與文獻記載
菰米的衰落與現狀
菰米逐漸被水稻等谷物取代,主要因菰的植株易受黑粉菌寄生,莖部膨大形成茭白(一種蔬菜)。古人轉而培育茭白,導緻菰米産量減少。如今菰米已罕見,僅在少數文獻或特定地區飲食文化中保留痕迹。
文化意義
菰飯在古代文學中常象征清貧生活或田園風味,如《西廂記》中亦有“菰米粥”的描述,體現其曆史飲食地位。
《菰飯》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用菰藕熬制而成的飯食,具有獨特的口感和香氣。
拆分部首:艹, 饣
筆畫總數:13畫
《菰飯》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菰藕是一種蓮科多年生植物,常見于中國南方的湖泊和河流中。它的莖和飽滿的地下莖(藕)都可以用來烹制美食。人們将菰藕切成片狀或絲狀,煮熟後與米飯混合,制成菰飯。
繁體字:菰飯
古代寫作:“菰飯”
他特地去湖邊采摘了新鮮的菰藕,回家後做了一鍋香噴噴的菰飯。
組詞:"菰藕"、"煮菰"、"菰芋"
近義詞:"藕飯"
反義詞:"白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