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顯現微妙之處,闡明幽深之理。《易·繫辭下》:“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 韓康伯 注:“《易》無往不彰,無來不察,而微以之顯,幽以之闡。”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其微顯闡幽,裁成義類者,皆據舊例而發義,指行事以正褒貶。”
“微顯闡幽”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ēi xiǎn chǎn yōu,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通過細微之處顯現深奧的道理,并闡明隱秘的含義。強調以間接、含蓄的方式表達複雜或抽象的内容,而非直接陳述。
詞義解析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周易·系辭下》:“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 意為《易經》既能追溯過往,又能預見未來,通過微妙的方式揭示深奧的哲理。晉代杜預在《春秋經傳集解》序中進一步引用該詞,強調其用于“據舊例而發義,指行事以正褒貶”。
使用場景
語法功能
通常作謂語或賓語,多用于書面語,如:“其微顯闡幽,裁成義類”(杜預語)。
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周易》《春秋》等古籍及相關文獻。
《微顯闡幽》是一個獨特的詞彙,在漢語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微(微部,4畫)、顯(日部,9畫)、闡(阜部,12畫)、幽(山部,9畫)。它們組合在一起,形成了《微顯闡幽》這個詞語。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它主要用來描述人們對微小、深遠、隱秘事物的理解和展示。《微顯闡幽》以含蓄的方式探讨事物的内在本質,并在微小之間顯露出深遠的道理。
在繁體字中,《微顯闡幽》的寫法保持相似,隻是字形稍有不同。這體現了漢字在發展過程中的演變和變化。
古時候,《微顯闡幽》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這并不改變它的含義和文化内涵。古代人們用更加繁複的字形來書寫《微顯闡幽》,這也展現了古代文人的書法造詣。
這個詞在句子中的運用非常廣泛。例如:《微顯闡幽》的文章傳遞了一種微妙而深刻的情感。這句話中,詞語《微顯闡幽》準确地表達了作者通過文章傳遞微小但深刻的情感。
除了《微顯闡幽》這個詞,漢語中還有一些與其意義相近或相關的詞語。例如:隱秘、微妙、微小、深遠等。
反義詞與《微顯闡幽》的意義截然相反的詞彙。由于《微顯闡幽》的特殊性質,很難找到一個确切的反義詞。
總之,詞語《微顯闡幽》表達了對微小、深厚、隱秘事物的理解和展示。它在古代和現代的漢字寫法中略有不同,但這并不改變其文化内涵。在句子中的運用非常廣泛,同時也存在一些與其意義相近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