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strate oneself;fall on one’s knees;grovel] 恭敬地跪下禮拜,比喻崇拜或屈服
拜倒石榴裙下
(1).倒身下拜。指行拜禮。《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張夫人 、 李尚書 、 裴夫人 俱各紅袍玉帶,率了 鳳鳴 小姐,齊齊拜倒在地,稱謝洪恩。”
(2).謂欽佩到極點。 孫犁 《秀露集·文學和生活的路》:“大作家,多大的作家也是一樣,他不能網羅所有的讀者,不能使所有的讀者都拜倒在他的名下。” 曹禺 《難忘的印度》:“這部不朽的傑作使成千上萬的 中國 觀衆拜倒。”
“拜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拜倒”既可用于表達真誠的敬仰,也可暗含過度崇拜的貶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核心在于通過身體動作(跪拜)隱喻心理上的臣服或欽佩。
拜倒是一個常用的成語,表示向某人或某事物表示敬意或崇拜,向其低頭下跪的姿态。
拜倒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拜”,另一部分是“倒”。其中,“拜”的部首是手部,筆畫數為8;“倒”的部首是人字,筆畫數為7。
拜倒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涉及到古代中國的禮儀和文化。在古代,人們在面對尊貴的對象時,會以跪拜的方式表示敬意和崇拜。因此,“拜倒”一詞就衍生出來,用來形容這種行為。
拜倒的繁體字為「拜倒」。
在古代,人們将“拜倒”寫作「拜卩」。其中,“卩”是一個古代的手部字,用來表示拜倒的意思。
1. 他對老師十分尊敬,見面時總要拜倒。
2. 在古代,人們常常在朝拜神像時拜倒在地。
組詞:拜谒、拜祭、拜訪
近義詞:叩拜、下跪
反義詞:驕傲、輕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