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舂簸的意思、舂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舂簸的解釋

舂谷簸糠。《後漢書·祭祀志下》:“舞者象教田,初為芟除,次耕種、芸耨、驅爵及穫刈、舂簸之形,象其功也。”《北史·崔亮傳》:“ 亮 雖歷顯任,其妻不免親事舂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舂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ōng bò,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内容解釋:

一、基本含義

“舂簸”由“舂”和“簸”兩個動作組成:

合稱“舂簸”即表示谷物加工的兩個連續步驟:搗碎後揚篩,是古代農業勞動的重要環節。


二、文獻出處與引申義

  1. 曆史記載

    • 《後漢書·祭祀志下》提到舞蹈動作模仿農事,包括“舂簸之形”,反映其作為生産活動的象征意義。
    • 《北史·崔亮傳》記載崔亮之妻仍需親自“舂簸”,說明其作為日常勞作的普遍性。
  2. 比喻義
    在成語中,“舂簸”引申為重複勞動或反複思考,強調通過多次操作達到目的,如反複琢磨問題或精益求精。


三、用法示例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後漢書》《北史》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舂簸》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舂簸(chōng bǒ)是古代農具的名稱,用于谷物的加工。舂簸是一種由木材制成的工具,由兩個部分組成:舂(chōng)和簸(bǒ)。 拆分部首和筆畫 《舂簸》的拆分部首為「舟」和「竹」。其中,「舟」(zhōu)是指船的部首,「竹」(zhú)是指竹子的部首。筆畫數為「舟」:6畫,「竹」:6畫。 來源 《舂簸》是古代中國農業社會中用來加工谷物的工具。舂簸通常由農民們手工制作,用于将谷物的殼和雜質去除,使之更適合食用。舂簸的使用廣泛流行于中國農村地區。 繁體 《舂簸》的繁體字為「舂簸」,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作「舂簸」與現代沒有太大差異,字形也相似,通常以木材制成,并一般為一對舂簸。 例句 1. 農民使用舂簸将谷物加工成精細的米粒。 2. 奶奶用舂簸将谷子的殼去除後,煮了一碗美味的稀飯。 組詞 舂簸石、舂簸米、舂簸臼、秋舂簸 近義詞 舂米臼、拌糠臼 反義詞 舊谷堆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