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箕踞而坐。《莊子·田子方》:“ 宋元君 将畫圖……有一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槃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 成玄英 疏:“解衣箕坐,倮露赤身,曾無懼憚。” 宋 王安石 《虎圖》詩:“想當槃礴欲畫時,睥睨衆史如庸奴。”
2.引申為傲視。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項斯》:“槃礴宇宙,戴薊花冠,披鶴氅,就松陰,枕白石,飲清泉,長吟細酌,凡如此三十餘年。”
3.亦作“ 槃薄 ”。盤踞地上。《晉書·五行志中》:“ 洛陽宮 西 宜秋裡 石生地中,始高三尺,如香鑪形,後如傴人,槃薄不可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雞足山》:“往 雞足山 ,山陰而上,屈盤取路,至西南岡,山峯險阻,崖徑槃薄,乃以錫扣,剖之如割,山徑既開,逐路而進。”
4.猶磅礴。高大貌。 晉 郭璞 《江賦》:“ 虎牙 嵥豎以屹崒, 荊門 闕竦而槃礴。”《文選·郭璞<江賦>》作“磐礴”。 李善 注:“廣大貌。” 金 元好問 《梁父吟扇頭》:“槃礴萬古心,塊石入危坐。”
“槃礴”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較為豐富,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不同文獻的解釋:
箕踞而坐
指不拘禮節、隨意舒展的坐姿。典出《莊子·田子方》中畫家作畫時“解衣槃礴”的典故,形容人率性自然的狀态。王安石《虎圖》詩“想當槃礴欲畫時”亦用此義。
傲視、超然物外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以“槃礴宇宙”形容項斯隱居山林、傲視世俗的生活姿态。
盤踞或高大之貌
可寫作“槃薄”,如《晉書》描述怪石“槃薄不可掘”,指物體盤踞地面;《大唐西域記》中“崖徑槃薄”則形容山勢高大險峻。
同“磅礴”
部分文獻(如)指出其與“磅礴”相通,表示宏大、雄壯之意,如郭璞《江賦》中“荊門阙竦而磐礴”。
注意:不同文獻對“槃礴”的寫法或有差異(如“槃薄”“磐礴”),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晉書》等原始文獻。
《槃礴》(pán bó)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極大、辭藻華麗,形容詞或副詞,也可作名詞使用。
《槃礴》由部首木 (mù) 和部首目 (mù)組成,共計15個筆畫。
《槃礴》一詞源于古代文學作品《莊子·齊物論》中的“秋水槃槃”一詞,意為水流量大,洶湧澎湃之意。後來,該詞逐漸引申為形容辭藻華麗或氣勢磅礴的意思。
《槃礴》的繁體字為「槃礡」。
在古時候,「槃礴」可以寫作「伴波」或「泮波」。
1. 這部小說的文筆槃礴,讀起來讓人如癡如醉。
2. 演唱會上,歌手激情四溢,場面槃礴,引來了無數觀衆的歡呼。
槃礴詩:形容辭藻華麗、氣勢磅礴的詩歌。
槃礴文:形容辭藻華麗、氣勢磅礴的文辭。
壯麗:形容場面宏大、氣勢雄偉。
雄壯:形容聲勢浩大、氣勢磅礴。
寒微:形容氣勢低微、簡單普通。
貧瘠:形容景象貧乏、枯燥無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