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漆硯的意思、漆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漆硯的解釋

漆沙硯。 宋 李之彥 《硯譜·漆硯》:“《晉儀注》:‘太子納妃,有漆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漆硯的詳細解釋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一、基本定義
漆硯是一種以漆藝工藝制作的硯台,特指清代流行的漆沙硯。其名稱來源于制作材料——漆器與硯台的結合,既指實用文房工具,也被引申為學問修養的象征(提到其成語屬性,但更多文獻以實物為核心釋義)。

二、曆史與文獻記載
漆硯最早可追溯至晉代,宋代李之彥《硯譜·漆硯》記載:“《晉儀注》:‘太子納妃,有漆硯。’”,說明其作為傳統文房器具的曆史地位。清代因工藝革新而盛行,成為文人雅士的收藏品。

三、制作工藝特點

  1. 胎體結構:以木材為胎,外裹麻布或絲織品,塗漆灰後打磨成型。
  2. 表面處理:用摻有金剛砂的生漆髹制硯面,兼具耐磨性與裝飾性,色澤類似澄泥硯。
  3. 裝飾工藝:結合木雕與漆藝(如雕漆、螺钿),兼具實用與藝術價值。

四、文化象征
漆硯因材質輕巧且工藝考究,被賦予“文心匠韻”的寓意,常被用于比喻學問根基或藝術創作的必備素養。例如傳統書畫理論中強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漆硯即為此類文化隱喻的載體。

擴展說明:當代漆硯制作已被列入非遺保護項目,部分高端工藝品拍賣價可達數十萬元,體現了其收藏與藝術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漆硯

《漆硯》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漆和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漆:它的部首是氣,筆畫有12畫。

硯:它的部首是石,筆畫有9畫。

來源

《漆硯》一詞源于古代文化,指的是用來盛放和研磨墨汁的硯台,以及用來制作硯台的材料之一--漆。

繁體

《漆硯》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漆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文獻中,《漆硯》有不同的寫法,如《漢語大詞典》中寫作「漆硯」,《辭海》中寫作「漆罨」,這些都是古代漢字的一種寫法。

例句

1. 他坐在桌前,專注地研磨着漆硯上的墨汁。

2. 這塊古老的漆硯,已經陪伴了我多年的書寫時光。

組詞

漆硯的組詞有:漆汁、硯台、硯石等。

近義詞

漆硯的近義詞有:墨硯、硯台。

反義詞

漆硯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