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纛的意思、鼓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纛的解釋

戰鼓與大旗。古時皇帝冊封少數民族首領的信物。《新唐書·回鹘傳下》:“明年, 太宗 方圖 頡利 ,遣遊擊将軍 喬師望 儳路齎詔書、鼓纛,冊拜 夷男 為 真珠毗伽可汗 。”《遼史·儀衛志四》:“ 遼 自 大賀氏 摩會 受 唐 鼓纛之賜,是為國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鼓纛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由“鼓”和“纛”兩個單字組合而成,主要用于古代軍事或儀仗場景,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礎釋義

  1. 《說文解字》釋為“擊鼓也”,本義為打擊樂器,後引申為擊鼓進軍、激勵士氣之意。在軍事中,“鼓”是指揮軍隊進攻的信號工具。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鼓部》。

  2. 纛(dào)

    《康熙字典》載:“纛,羽葆幢也”,指古代軍隊或儀仗隊中用牦牛尾、羽毛裝飾的大旗,象征統帥權威。

    來源:張玉書《康熙字典·糸部》。

  3. 鼓纛合義

    二字連用,特指古代将帥的儀仗旗幟與戰鼓,象征軍事指揮權。如《宋史·儀衛志》載:“鼓纛列前,以彰武備。”

    來源:脫脫《宋史·卷一百四十三》。


二、字源與文化背景


三、經典文獻用例

  1. 《周禮·夏官·大司馬》:

    “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以節聲樂;車仆掌纛車之萃。” 注疏稱“纛車”即載大旗之車,與鼓配合使用。

    來源:鄭玄注《周禮正義》。

  2. 明代軍事典籍《紀效新書》:

    戚繼光強調:“行軍以鼓纛為號,旗鼓相當則軍令肅然。” 說明鼓纛在實戰中的指揮作用。

    來源:戚繼光《紀效新書·卷三》。


四、相關延伸


鼓纛是古代軍事權威的具象化符號,融合了指揮工具(鼓)與權力标識(纛),承載着禮樂文化與戰争美學的雙重意涵。其釋義需結合文字學、曆史文獻及典章制度綜合考據,方能準确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鼓纛”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gǔ dào(“纛”在此處讀作 dào),其核心含義為戰鼓與大旗,是古代皇帝冊封少數民族首領時的重要信物。具體解析如下:


字詞釋義

  1. 鼓(gǔ)

    • 本義:打擊樂器,多為中空的圓桶形或扁圓形,蒙有皮革,如“銅鼓”“戰鼓”。
    • 引申義:象征軍事行動或儀式中的號令工具,如“擊鼓進軍”。
  2. 纛(dào)

    • 本義:古代軍隊或儀仗隊中的大旗,多用于标識權威或指揮。

綜合釋義


文化背景


注音與結構


如需進一步了解“鼓”的造字起源或“纛”的詳細演變,可參考《說文解字》等古籍(如部分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盎盂相敲報施卑職變柑貶家部握草上霜扠手笞責毳毳鄧林等務低俗诋語對揚度索君番樂腹案伏魔大帝高世公肩刮臉皮孤蹇毫發弧騎護頁奬激嗟贊盡哀徑庭眷禮開月抗想老叟裡使鹿茤蠻做梅山明暢跄地岐途栖霞薩齊瑪少息霜竹熟菜曙更數喇梭杼袒谪他途塗歌邑誦畏惕誤打誤撞五動武漢大學香包纖離笑敖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