笞責的意思、笞責的詳細解釋
笞責的解釋
拷打責罰。《舊五代史·世裘傳二·李從曮》:“左右或有過,未嘗笞責。” 清 獨逸窩退士 《笑笑錄·觸諱》:“ 蔡京 在相位,内外官司避其名,門下 薛昂 避之尤謹,家人犯者笞責。”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台州民變會記》:“ 徐守 不待 張令 派差,自行帶兵拿到種戶兩名,謂汝曹聞兵來始行芟除,顯係刁玩,喝令笞責,鎖帶回縣,勒罰洋四十元。”
詞語分解
- 笞的解釋 笞 ī 用鞭杖或竹闆打:鞭笞。 古代用竹闆或荊條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罰:笞刑。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責的解釋 責 (責) é 分内應做的事:責任。盡責。負責。職責。專責。責無旁貸。 要求:責求。責令。責成。 指摘過失:責備。責怪。斥責。責罰。譴責。 質問,诘問:責問。責難。責讓。 舊指為了懲罰而打:鞭責。杖責
網絡擴展解釋
笞責(chī zé)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結合多來源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用鞭子或棍棒進行體罰,并伴隨言語責備,強調對錯誤行為的雙重懲戒()。該詞由“笞”(鞭打)和“責”(責備)組成,體現古代對犯錯者身體懲罰與道德譴責相結合的特點。
二、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
古代刑罰
作為官方刑罰手段,笞責常見于對犯罪者或違反法令者的懲處。例如《舊五代史》記載李從曮對部下“未嘗笞責”,反襯當時普遍存在此類刑罰()。
-
教育與家庭管教
可用于描述師長對學生、父母對子女的嚴厲管教行為。如清代文獻提到官員蔡京要求家人避諱其名諱,違者會遭笞責()。
-
軍事與行政紀律
近代史資料顯示,清朝官員徐守曾對違規種戶實施笞責并罰款,反映其在基層治理中的應用()。
三、例句參考
- 文言用例:
“惕若被拉扯之下,牽動肩傷,又遭去衣笞責,遂涕淚交加。”()
- 現代釋義:
現已不用于正式法律體系,但可比喻嚴厲批評,如“領導對失職員工笞責有加”。
四、權威釋義對比
來源 |
定義 |
漢典() |
拷打責罰 |
查字典() |
體罰與責備結合 |
搜狗百科() |
強調懲戒的強制性 |
提示
如需查詢具體古籍原文或近現代案例,可參考《舊五代史》《笑笑錄》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笞責》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它指的是用鞭子或棍棒等工具對身體進行責打。下面是有關《笞責》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竹 (⺮)、矢 (矢)
- 筆畫:5畫
來源:
《笞責》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會中,笞責作為一種體罰方式,常常被用于對待犯錯或違規的人。通過對身體的責打,旨在給予懲罰和警示。
繁體:
《笞責》的繁體字為「笞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形式中,「笞責」的寫法與現代稍有差異,但整體結構基本相似。
例句:
1. 為了讓他記住錯誤,他受到了嚴厲的笞責。
2. 這個國家已經廢除了對犯人的笞責刑罰。
組詞:
「笞責」作為一個詞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短語或句子。例如:
- 笞責傷人 (inflict corporal punishment)
- 笞責刑罰 (corporal punishment)
近義詞:
與「笞責」意義相近的詞語包括:
- 鞭撻 (whip)
- 鞭打 (lash)
反義詞:
與「笞責」意義相反的詞語包括:
- 獎勵 (reward)
- 褒獎 (commendation)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