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對揚的意思、對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對揚的解釋

亦作“ 對敭 ”。 1.古代常語,屢見于金文。凡臣受君賜時多用之,兼有答謝、頌揚之意。《書·說命下》:“敢對揚天子之休命。” 孔 傳:“對,答也。答受美命而稱揚之。”《詩·大雅·江漢》:“ 虎 拜稽首,對揚王休,作 召公 考,天子萬壽。” 朱熹 集傳:“言 穆公 既受賜,遂答稱天子之美命,作 康公 之廟器,而勒策王命之辭以考其成,且祝天子以萬壽也。”

(2).轉為偏義,謂答謝,報答。 漢 蔡邕 《司空文烈侯楊公碑》:“虔恭夙夜,不敢荒寧,用對揚天子丕顯休命。”《舊唐書·忠義傳上·王義方》:“不能盡忠竭節,對敭王休,策蹇勱駑,祇奉皇眷。”

(3). 唐 宋 以來為官吏除授後謝恩的一種儀式。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中:“吏部流内銓,每除官,皆雲權判。正衙謝,復正謝前殿,引選人謝辭。繇 唐 以來,謂之對揚。”

(4).猶比美。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卷中:“﹝ 魏文帝 ﹞所計百許篇,率皆鄙質如偶語。惟‘西北有高樓’十餘首,殊美贍可玩,始見其工矣。不然,何以銓衡群彥,對揚厥弟者耶?”

(5).面君奏對。《魏書·儒林傳序》:“州舉茂異,郡貢孝廉,對揚王庭,每年逾衆。” 唐 杜甫 《贈李十八秘書别三十韻》:“對敭撫士卒,乾沒費倉儲。” 仇兆鳌 注引 朱鶴齡 曰:“其奏對君前,當以師老財匱為言。”《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八年》:“平生言論,無所不道,今者對揚,何得乃爾反覆?” 胡三省 注:“對揚,本於 傅説 、 召虎 。對,答也;揚,稱也。後人遂以面對敷奏為對揚。”

(6).答問。《<孝經>序》 邢昺 疏引 劉炫 《述義》:“ 炫 謂 孔子 自作《孝經》……假 曾子 之言,以為對揚之體,非 曾子 實有問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對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隨曆史演變有所擴展,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最初見于周代金文及《尚書》《詩經》等文獻,指臣子接受君主賞賜時,答謝與頌揚兼具的行為。例如《尚書·說命下》載“敢對揚天子之休命”,即臣子答謝君王美命并稱頌其德。

二、曆史演變

  1. 周代至漢代

    • 答謝與頌揚并存:如《詩經·江漢》中“對揚王休”,既表達謝意又贊頌君王恩德。
    • 漢代轉為偏重“答謝”:如蔡邕碑文中“用對揚天子丕顯休命”,側重對君命的感激回應。
  2. 唐宋時期
    演變為官吏任職後的一種謝恩儀式。據《春明退朝錄》記載,官員需通過特定流程(如“正衙謝”“引選人謝辭”)完成“對揚”,以示效忠。

三、其他引申義

四、詞源解析

“對”即應答,“揚”為宣揚、贊頌,二字組合體現古代君臣禮儀中“受賜必答,答必彰君”的傳統。

建議進一步查閱《說文解字注》《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結合具體曆史語境理解該詞的動态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對揚(duì yáng)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寸”和“又”,筆畫總數為12畫。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古時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 繁體字對揚的寫法為「對揚」。在繁體字中,「對」的右邊會有一個額外的橫畫。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對揚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具體的變化可能因時代和地域而異,可以在曆史文獻中找到相關的記載。 以下是一些關于對揚的例句: 1. 他們的觀點在辯論中對揚交替,争論激烈。 2. 這兩個理論在學術界對揚已久,一直沒有達成共識。 3. 在市場競争中,企業之間的産品對揚得越激烈,消費者的選擇餘地就越大。 關于對揚的組詞,可以根據不同的語境和需要進行組合。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組詞: 1. 對揚交替 2. 對揚論點 3. 對揚争辯 4. 對揚觀點 對揚的近義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而有所差異,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近義詞: 1. 對峙 2. 争論 3. 對立 4. 辯論 對揚的反義詞通常表達相反的意思,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反義詞: 1. 一緻 2. 合作 3. 共識 4. 和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