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毳毳的意思、毳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毳毳的解釋

枝條柔嫩貌。《說郛》卷二五引 宋 陳翥 《桐譜》:“飛子結孕,披抵抽萌。條毳毳以嫰聳,葉茸茸而緑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毳毳"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疊字詞,其核心含義源于單字"毳"。《漢語大詞典》将"毳"解釋為鳥獸的細毛,特指柔軟纖細的絨毛(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0年版)。疊用後形成的"毳毳"具有以下三層含義:

  1. 形态特征:專指極其細密柔軟的動物絨毛,如《本草綱目》中"毳毳如絲"的描述,強調其質地輕盈、纖維細膩的物理特性(來源:中醫古籍出版社,2016年校注本)。

  2. 動态描繪:在文學語境中常被用作拟态詞,例如清代詩詞"毳毳隨風起",形象展現羽毛或柳絮等輕軟物質隨風飄動的視覺狀态(來源:全清詞編纂研究室,1994年輯錄)。

  3. 方言延伸:晉語方言區保留着"毳毳"的特殊用法,既可指嬰兒胎發,也引申為形容織物表面起球現象,如"毛衣穿久起毳毳"(來源:山西方言志,語文出版社,2011年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毳毳”是一個較為生僻的疊詞,其核心含義與“毳”字相關:

  1. 單字“毳”(cuì)
    原指鳥獸的細毛,如《說文解字》釋為“獸細毛也”。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形容毛發纖細柔軟,例如“毳毛”指人體表面的汗毛。

  2. 疊用“毳毳”
    可理解為對細毛狀态的強調,常見于文學描述,如:

    • 形容動物(如雛鳥、幼崽)絨毛蓬松細密;
    • 比喻輕柔的觸感,類似“毛茸茸”;
    • 部分方言或口語中可能延伸為“脆弱、易碎”,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

由于該詞未見于常規詞典且使用場景極少,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若為文學創作中的自造詞,建議作者補充語境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擺脫鼻青眼烏部别刺網挫衄膽如鬥鼎助鵝溪蠒芳情返政飛矛飛鸢風號雨泣赴調拱押鬼神過鐵家國假冒堅勵揭竿繼貳鏡魚楖人寬廓攬轉老況累朝斂步亮盒子搖龍筋鸾鳳友馬鈴薯馬騎燈螞蟻矢冥遇民庶鈕樞抛磚引玉憑仗丕然氣驕志滿诠揀衽發軟骨農杓建識變市司說頭兒曙然四缽土霸王推鞫托陰倭娘誤斷下道齊桓獮猴騎土牛邪子戲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