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花苞。 前蜀 毛文錫 《贊成功》詞:“海棠未坼,萬點深紅。香包緘結一重重。”
(2).裝錢物的小荷包。《中國民間故事選·一雙彩虹》:“他妻子用火熱熱的心和乖溜溜的雙手,三天兩頭忙,才織成個‘密褶’香包帶在他身上。”
香包,又稱香囊、荷包、容臭、佩帏等,是古代勞動婦女創造的民間刺繡工藝品,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和實用功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香包狹義指填充芳香中草藥(如艾葉、雄黃、丁香等)的刺繡小包,廣義也包含刺繡鞋墊、肚兜等工藝品。古代文獻中稱“香纓”“容臭”,現代部分地區俗稱“绌绌”“耍活”。
香包起源于戰國時期,《詩經》《禮記》中已有相關記載,距今約3000年曆史。最初為農耕文化的産物,後逐漸演變為端午節的重要民俗物品。
香包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遺存,體現了古代“男耕女織”的社會結構。不同地區發展出特色工藝,如徐州香包以立體造型聞名,慶陽香包則保留古樸風格。2008年,香包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提示:若需了解香包具體制作方法或地區特色,可參考來源網頁(如、8、9)獲取更完整信息。
香包是一種裝有香料的布袋或袋子,用來散發香氣或驅除異味。它常常被用作香薰或香水的容器,也可以放在衣物、抽屜或汽車内等地方。
香包的拆分部首是⺡部,表示與香有關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香包起源于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最早的香包是由繡娘們用織錦、織綢等材料制作而成,豐富的樣式和精緻的工藝令人贊歎。隨着時間的推移,香包逐漸成為一種風靡于世的文化藝術品。
香包的繁體字為「餉包」。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香包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包含了「⺡」、「⺈」和「包」三個部分。整體的結構呈現出一種古樸而有趣的風格。
1. 她打開香包,一股淡淡的花香彌漫了整個房間。
2. 我在抽屜裡找到了一些舊的香包,它們帶給我很多美好的回憶。
1. 香薰包:用于散發香氣的袋子。
2. 香袋:一種裝有香料的小包,常常用于衣物或抽屜中。
1. 香囊:指的是用來裝香料的布包。
2. 香粉囊:一種用來裝香粉的袋子。
異味袋:指的是裝有除臭劑或驅蟲劑的袋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