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明鬯 ”。明白流暢。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若 毛公 之訓《詩》, 安國 之傳《書》, 鄭君 之釋《禮》, 王弼 之解《易》,要約明暢,可為式矣。”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五》:“此二書明暢痛快,説盡吏姦。” 清 褚人穫 《堅瓠秘集·賜奴婢》:“ 石首 袁榮襄公 宗臯 ,為 世廟 日講官,敷陳明鬯,上喜,欽賜家奴、女婢各六人。” 朱自清 《古文學的欣賞》:“他的翻譯很謹嚴,也夠确切;最難得的,又是三篇簡潔明暢的白話散文,獨立起來,也有意思。”
以下是關于詞語“明暢”的詳細解釋:
“明暢”指(語言、文字等)明白流暢,常用于形容表達清晰、邏輯通順的文體或言辭。例如:“行文明暢,寓意深遠”。
作為姓名時,“明暢”寓意智慧通達、行事順暢,象征光明磊落與人生無阻,常見于寄望才思敏捷、事業順利的命名。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文心雕龍》等文獻。
明暢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明亮和通暢的意思。它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狀态、場所的狀況,以及人的心境或情緒。
明暢這個詞的部首是日(表示太陽),共有11個筆畫。
明暢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是由兩個獨立的詞組合而成的。明表示光亮、清晰,暢表示通暢、順利。合并後,明暢成為一個表示明亮通暢的詞語。
明暢這個詞的繁體字為「明暢」。
在古代,明暢使用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并不清楚,所以無法給出确切答案。
1. 這個房間的窗戶大,光線很明暢。
2. 他的思路一向很明暢,解決問題很迅速。
明亮、暢通、明朗、明晰、清楚、暢快、明快。
明亮、通明、明朗、順暢。
昏暗、堵塞、陰暗、不暢。
【别人正在浏覽】